第49頁(1 / 2)

康熙六十年

正月:譴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陶和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和昭陵。(祖陵)

三月:大學士王(扌炎)先密疏複儲,後禦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請建儲,康熙駁不許,王(扌炎)、陶彝等被治罪,遣往軍前效力。

十月:召撫遠大將軍胤禵來京。

康熙六十一年

正月:於乾清宮舉行千叟宴,康熙帝賦詩,諸臣屬和,題曰《千叟宴詩》。(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康熙於乾清宮二度舉行千叟宴,命滿蒙汗三旗凡六十五歲以上者前來赴宴,據稱當時前去赴宴者達1900人)

三月:至皇四子胤禛邸園飲酒賞花,命其子弘曆養育宮中。

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等視察倉儲。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還駐暢春園。

十一月十三日:寅刻,康熙宣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共七位阿哥和隆科多、衛戍進宮。《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記載:“皇四子胤禛聞召馳至。巳刻,趨進寢宮。上告以病勢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進見問安。”

十六日:理藩院尚書、步軍統領隆科多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殿宣讀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遺詔》今存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上麵寫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晚年因其諸子皇位繼承糾葛而大傷元氣,鬱結成疾,悲離人世。他曾說:“日後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乾清宮內,爾等束甲相爭耳!”

登基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大帝駕崩,舉國大喪。康熙遺詔,命皇四子胤禛繼位,號雍正帝。晉封其母德妃烏雅氏為孝恭仁皇後。誠親王胤祉上疏,援例臣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這場經曆了二十幾年的儲位爭奪戰,伴隨著胤禛的登基也終於算是告一段落,但八爺黨顯然很不服氣,認為遺詔有弊,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由於剛剛繼位,胤禛目前於朝中的根基不太穩定,所以暫時不能采取任何強硬的手段,隻能先以安撫為重。於是封胤禩、胤祥,馬齊、隆科多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又召撫遠大將軍胤禵回京奔喪;又因喪期未過守孝期間,暫不冊封後宮,隻以口頭形式頒布母後孝恭仁皇後烏雅氏為孝恭仁皇太後,居慈寧宮;嫡福晉烏拉那拉氏為皇後,居坤寧宮,冊封大典將於日後補辦。

康熙逝世已經幾日了,整個紫禁城被籠罩在一片哀傷的白色之中。安享殿裏,康熙的靈柩靜靜的停放在正中央,胤禛領著弘時、弘曆和弘晝身著孝衣寸步不離的跪於康熙靈柩前為其守靈,神情哀傷至極。這幾日來,胤禛幾乎是滴水未進,夜不曾昧,大臣幾次上前勸駕都無動於衷。我與皇後攙扶著皇太後跪於眾太妃之前,看著胤禛日漸消瘦的身影,心被他那慘白色的麵容揪的越來越痛。回頭看看身邊的德妃,自康熙逝世之後,她便是悲痛欲絕,曾經幾度哭的不能自製,差點昏厥過去。想起康熙在世時,德妃受他恩寵了幾十年,曾為他生下三子三女,直至邁介中年,康熙也未曾將她拋諸腦後,仍時不時的移駕德妃宮關切之至。看著眼前的德妃,如今雖已晉升為皇太後的她臉上卻看不到半點喜色,幾日悲不自勝的宣泄使她神情黯然憔悴了許多,哀哀欲絕的跪在這,目光也有了幾分呆懈,卻依然目不轉睛的盯著康熙的靈柩,嘴裏不知在喃喃的念著些什麼。

“熹福晉。”我緩緩的抬起頭,對上小德子憂愁滿麵的臉“熹福晉,皇上已經不眠不休幾日了,再這樣下去,龍體怎麼受的了啊!奴才求求您,去勸勸皇上吧!”

“我?”胤禛此生最敬重的莫過於他的皇阿瑪了,此時他的悲痛是不能自製的,我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