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備的這番建議,曹操心中馬上感到奇怪起來,同殿為臣將近十年,他和劉備不是沒有過意見統一的時候,但是此時劉備如此發言,猛地一看像是和自己想法差不多,但是出於對眼前這位武帝的了解,他如此說辭,隻怕馬上就是適得其反的效果!
果不其然,上邊的漢武帝聞言,頓時沉下了臉,搖搖頭緩聲說道:“臣弟此言差矣……正所謂兵貴神速,周亞夫將軍此去前線,無論戰局順利與否,光武逆賊之左路鋒翼必然出現驚變,若不乘此時機抓住機會聚而殲之,被他們反應過來的話,戰事難免又要陷入僵局,不妥~~不妥~~”
聽到漢武帝如此說法,曹操頓時再無言語,再說下去就是和皇帝直接較勁了,這樣一來隻怕劉備會更加得意才對。
靜靜的和對麵的文臣之首東方朔對視一眼,曹操默默的退回到群臣之中,在轉身的瞬間,他清晰的看到了劉備嘴角那一絲明顯的陰晦!
陰晦?沒錯,就是陰晦,就好像是在為自己的勸諫不成感到有些失望!
但是這一抹陰晦落在曹操眼中,卻顯得格外有些異樣,甚至直到散朝的時候,曹操都還在心中反複的考慮著。
仿佛真的是宿命注定一般,話說從十年前差不多同時在漢威帝國的政壇嶄露頭角,曹劉二人之間就一直有著一種莫名的因緣,斯時恰好昔日的名臣良將紛紛退隱告老,曹劉兩人作為政壇新星,一路平步青雲,一時間可謂大出風頭。
如今十年過去,細數兩人成就倒也相差無幾,一個是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一個卻是炙手可熱的宗親賢王……不過嚴格的說起來,似乎劉備還要比曹操的影響力更高一層。
這裏麵的原因就很多了,首先劉備畢竟是漢室宗親,又一向對武帝恭謹有加,正所謂“疏不間親”,曹操雖也是朝中重臣,可是卻也難以在這方麵與其爭鋒。
另一方麵來說,劉備一向謙遜寬厚,禮賢下士,仁義之名遍傳天下,相比較起來曹操雖然在朝野之間也有著“忠於職守,才能卓絕”的評價,可是給人感覺總不及劉備來的親厚,反倒是因為過於嚴肅,而難免會得罪某些人物,當初甚至一度有人評說他“恃才傲物”,雖然後來朝野上下也知道他實際上就是盡忠職守,所言所行往往都是對事不對人,可是畢竟還是沒有劉備那種寬仁忠厚來的讓人親近了。
當然了這並非是說曹操會被劉備壓上一頭,事實上曹操也是漢武最為寵信的重臣之一,權位之高還在劉備之上,但是在某些時候,事情就難免會變得有些微妙起來,就好像今日的情況來說,劉備隻是簡單的一個“以進為退”,就讓曹操的勸諫直接落空,偏偏曹操還隻能吃個啞巴虧……因為人家確實是在幫你勸諫!
…………………………
有些茫然的站在長階前,在朝堂之上共處了十年,相爭了十年,曹操和劉備彼此之間實在是太熟悉了,今日的那一抹陰晦,在曹操看來真是怎麼想怎麼感覺到不對,那不是劉備的風格,絕對不是劉備的風格,那個家夥的忍功可謂天下無雙,怎麼可能因為小小的一個勸諫不成就麵露陰晦呢!!
這段時間,根據曹操掌握的情報,劉備一方的謀士家將似乎異動連連,雖然不知道他們到底有何打算,但是無疑是在謀劃著什麼……劉備今日“以進為退”,積極地將周亞夫、張遼、徐晃三位手握重兵的大將提出京城,莫非就是和這件事情有關?
千頭萬緒如亂麻般在曹操的腦子裏攪成一團,他似乎隱隱有靈光一現,卻又總是抓不住關鍵,到最後輕輕的一攥拳,眼中浮現出強大的自信!
——無論前途是什麼急風驟雨愁雲慘霧驚濤駭浪,這位被譽為“治世之賢臣”的亂世梟雄,都有自信坦然麵對,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堅定……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