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命運輪盤賭之城外決戰(下)(1 / 3)

戰陣局勢,瞬息萬變,時機更是稍縱即逝,殺伐決斷豈容得有半點輾轉猶豫!臨江城眾人到底還沒有達成彼此間的默契協調,那邊玄甲騎士已經揮舞著大錘衝到陣前,雖也有些許士卒勉力架起了拒馬長槍,但是對於李元霸這個變態來說來說,這僅僅是一錘或者半錘的事情。

喊殺聲中,趙王掌中一對混元轟天錘掄的好像車輪般來回飛舞,臨江城聯軍士兵們仿佛就像是紙糊的一般,扁扁的“人肉風箏”滿天亂飛,能發出慘叫的就已經足以自豪了,率著身後三千精銳,趙王李元霸就這樣大模大樣的長驅直入,七萬大軍的陣營在他麵前簡直恍若一層薄薄的窗戶紙——一碰就破了!

這下聯軍將領臉上可就有些掛不住了,你們在單挑裏大發神威連敗王彥章,羅春這些牛人確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那不關我們的事,可現在這樣把我們視為土雞瓦狗單騎踹營可就有些過分了吧?

“呔~~和春在此,大膽匹夫還不快快下馬束手就擒!”

“來將通名,某家俞渉刀下不殺無名鼠輩~~”一聲虎吼,斜刺裏兩員猛將遠遠殺來,一人舞刀一人揮槍人未到聲先至,端是氣勢驚人。那架勢好象是一下就能把眼前的麵具小子給搞定!

這兩位的聲音那可是足夠嘹亮,氣勢也足夠雄壯,手上功夫卻實在是有些對不起他們二位的嗓門和氣勢,而且這哥倆也不知道是那隻眼睛看到李元霸“單身”踹營的?人家身後明明還跟著三千精銳呢!

麵對兩人聲勢十足的攻勢,趙王李元霸甚至都沒有怎麼樣專門作勢,隻是順手雙錘一擺,左一磕右一擺,俞渉和和春就各自發出一聲慘叫,虎口震裂兵器脫手,連人帶馬如同滾地葫蘆般摔成一團,捎帶著還砸翻了幾個跟在身後的小兵,可惜啊~~誰讓光靠氣勢和一張嘴是殺不了人的。

說起來俞渉和和春在曆史上也算是留下過姓名,雖然在各自的故事裏不過都是龍套級別的存在,但是怎麼說也算是有名有姓還有台詞的龍套武將,總比路人甲,宋兵乙之類的貨色要強上許多,對於目前的大多數普通玩家領地來說,像這兩位這個級數的曆史人物,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高級”人才了!

問題是李元霸是什麼人?人家可是主角裏的主角,小強中的超級小強!是他們這些高級龍套可以比較的嗎?這兩個人也是忒沒眼色,非要硬湊上來找死,簡直是讓李元霸不殺他們都不好意思!

……什麼?你說他們沒有死?嗯~~這個麼?怎麼說呢……要知道俗話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家李元霸是什麼人?豈會和他們這些小角色計較……什麼?你說李元霸殺性極重,根本就不會在乎什麼“好生之德”?…………這哥們從哪來的?怎麼這麼拌纏,故意拆台怎麼的?來人啊~~把這沒眼色的憨貨給我拉下去,找個猛男暴菊花一百次,如果爆不死的話就再加爆一百次,爆死為止~~

廢話不說,言歸正傳,臨江城聯軍七萬實力絕對不可小窺,就是碰上一些小型諸侯國也絕對有一戰之力,然而綠柳城這邊卻有些過於逆天,陳慶之,李元霸一文一武可都是以一敵萬,堪稱逆天的主,如今這兩人攜手,陳慶之指揮,李元霸衝鋒,麵對這樣的超白金搭檔,臨江城聯軍雖然不能說是土雞瓦狗,不過貌似區別也不大了!

不出一炷香的功夫,在李元霸的率領下綠柳城三千精銳已經透陣而出,居然一人未損,隻是有幾人輕傷而已,結果不等對麵反應過來,這幫爺們又轉身開始往回衝了!真爺們啊!

——穿鑿戰!騎兵的經典戰術,某胖子的最愛,也是綠柳軍的拿手好戲以及最常用的一套戰術……

不過此時白袍軍神陳慶之在看到李元霸居然轉身往回闖的時候,居然有些無奈的揉揉額角,一臉鬱悶的喃喃自語道:“這到底是那個白癡想出來的白癡戰術?看起來等這事了了,我真的要考慮一下是不是應該正式出仕,來幫阿城好好設計一套軍隊的訓練方案了~~”

陳慶之居然因為鄙視死胖子精心設計出來的得意之作——綠柳軍粗鄙的戰術,而決心正式出仕,不知道死胖子在以後知道這段因果之後,會是什麼樣的表情!

又被李元霸強行衝刺一個來回,臨江城聯軍算是徹底的開了鍋,麵對這種如同利刃般的攻勢,混亂的局勢中聯軍四大勢力也表現出了各自態度和素質上的區別。

臨江城宋月小朝廷自身的三萬士兵表現最好,畢竟他們乃是傳說中的“宋亡三傑”陸秀夫、張世傑與文天祥一手訓練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自不用說,戰鬥意誌也堅韌到了極點,麵對這種場麵,士氣居然絲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可惜臨江宋月小朝廷中缺乏能拿得出手的武將……不要說傑出將領,甚至連一員足以領軍上陣的大將,方應看都拿不出來,最後隻好隨便派個庸才湊數。

——正所謂“將是軍之膽”,有兵無將的現實情況,使得這三萬精銳基本上沒了用武之地,隻能傻楞楞的在原地謹守陣型。

最外側降楓舞劍的領地在四大勢力中本來就是級別最低的,李元霸的兩次“穿鑿”又沒涉及到他,自然也就輪不到他來出頭。

而且降楓舞劍不是白癡,那綠柳城大城主的陰險在東大陸也是出了名的,今次計劃到現在已經可以說是意外迭出,對計劃是否都還能成功降楓舞劍心裏已經產生了極大地懷疑,賠上一個絕世猛將王彥章已經夠讓他心疼的了,再要是把老本也搭進去,那他豈不是要吐血?

——帶著這樣的想法,漢承所屬的兩萬精銳不但絲毫未動,反而開始緩緩掉頭,意圖逐漸撤離戰場,“保存”實力進行策略性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