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瓊林故事(2 / 3)

“此次京城平叛,以及擊退北方蠻族,楊翼當居首功!”高太後一上來就為這段時間發生的事定了調子。

“娘娘過獎!”楊翼當然要謙虛一番:“征戰累月,多虧三軍將士效死、朝中大臣通力,方才有今日之局麵,臣不過是竭盡自身之力而已,首功之說,臣不敢受!”

“楊大人何須謙讓?”文彥博忽然笑道:“此次大亂之中,尤見楊大人赤誠忠心。臣敢向娘娘奏請,對楊翼及有功將士大力嘉獎,以慰天下忠心之士!”

楊翼心說這就來了,文彥博這個老家夥向來是高太後的死黨嫡係,兩人一唱一和,這就提出封賞事宜,算是問價了。

高太後頷首笑道:“文太師之言,甚善!待到早朝開始,便可大加封賞。那些廂軍將士本來都是一方的守護,家人鄉親不在京城,哀家以為當厚賞之,讓其榮歸故裏!”說罷目注楊翼,這個條件是基礎啊!不把你那些軍隊全部解散,咱們還有什麼好談的呢?

這個問題是楊翼來之前就準備好了的,事實上楊翼也從沒想過要用軍隊來為自己撐腰,畢竟自己不是要去造反,無非是圖謀個好環境,讓自己為這大宋的盛世作一些事而已:“臣代表將士謝娘娘的賞賜,讓他們榮歸故裏,想來也不枉他們拚死陣前這一場。不過臣以為賞賜卻也不必太過,兵法雲驕兵必敗!這些將士回到各自駐地,若因為此次封賞太厚而生驕肆之心,怕會為害地方。”

“那麼依卿之意該當如何?”

楊翼立馬開價:“便許每個士兵良田十畝,錢五十貫,賜忠孝任勇士兵封號,萌其子孫兄弟三人可免徭役十年。參戰所有廂軍回歸地方後,可得禁軍待遇。至於陣亡者,當加倍撫恤之。臣萬死,竟敢提如此不當之請,還祈娘娘定奪。”

高太後粗略算了一下,基本上這些要求是可以接受的,當即點頭拍板。

楊翼接著道:“參戰將領皆為我大宋棟梁,軍中精銳!此戰過後損失不小,還望娘娘以及朝廷多加撫慰。”

卻聽文彥博插嘴道:“將領都乃朝廷官員,事關朝廷人事變動,當一一細分之,不可一概而論。”

“正是!”王存和蘇軾一口同聲,畢竟這種涉及到人事的問題牽涉到各方利益,絕不可輕易定論。

“眾卿可各抒己見!”高太後畢竟老了,才說了幾句話竟有些許氣喘,好一會才緩過氣來。

“自熙豐改製開始,殿前司權利與日劇增,直至無人可以製衡,方有今日之禍!”王存首先發言:“首要之務便是摒除殿前司。臣建議將殿前司一分為十,合並宣效六軍及街道諸司。再分為班直、禦前、城禁、親軍、鎮橋、鎮關、鎮倉等十大京城禁軍,各不統屬,直接對門下省負責。凡二百人以上調動之事需由門下發文、樞密院稽核方可。如此無一方可以坐大,從此京城再無隱憂!”

看看各人都在思索,王存又道:“今次有功將領,皆是對朝廷忠心耿耿之輩。此次封賞,可有一批取代原先那些禁軍將領。臣以為,當以宣效六軍之骨幹充任之。宛如林東,臣願保舉其出任樞密院教閱,專事督促稽核京中禁軍。”

“此議聽來不錯!”這個問題高太後早就想過了,對於殿前司這樣的龐然大物,當然是拆分得越小越好。至於王存提出要晉升宣效六軍的將領,卻要另當別論。自古帝王之術便在製衡,若全以宣效六軍的將領充任京中禁軍首腦,還是不太妥當,最好的辦法是讓各方都參與一點,比如楊翼那幫人也可以出一些在禁軍之中,大家相互牽製便好了:“宣效六軍當然要出一些功勞大的骨幹充任未來禁軍之統領,楊翼那裏也可以保舉一些,以免朝野非議哀家厚此薄彼。”

於是一幫人就著將領們的安排問題作了一番探討。無論是主掌樞密院的趙瞻還是主掌兵部的王存,都希望能從這次京城禁軍的重組中為自己的部門爭取利益,而蘇軾這樣的文官,當然也要為整個文官集團能夠更牢固的控製這些武人出謀劃策,所以討論起來相當熱烈。

當然,楊翼也不落人後,抓緊機會開出大價碼,反正隻要兄弟們能升官,自己也就有了交代。

待到討論得差不多,京城禁軍的位置瓜分完畢之後,高太後終於把這次談判的關鍵問題提了出來:“楊翼啊!中央武學辦得好啊!這次為朝廷出了大力、立下大功!好像再過月餘就該畢業一批了吧?哀家尋思著要好好安排他們的前途,而武學本身也要進一步提高啊!”

楊翼心知關鍵的地方到了,高太後提出武學事情,當然要牽扯到楊翼自己的身上,這才是今天討價還價的重點,是以靜待高太後的說法。

高太後吸了一口氣,直接盯住楊翼道:“過去武學諭均為差遣,然目下武學如此重要,哀家欲改此差遣為官職,從一品!繼續由楊翼擔任,並除鎮國將軍!設武學諭副為差遣!楊卿以為如何?”

當下各人默不作聲,都在看楊翼如何回答。楊翼其實心下明了,說起來這要涉及到大宋朝的官、職分離的官製。

這還要從很多年前說起,當年太宗皇帝統一五代十國的過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國舊官員,使他們保持官位,領取俸祿,但不使掌握實權。等到了真宗皇帝的時候,便把這些措施加以製度化。按照這個製度,一般官員都有“官”和“差遣”兩個頭銜。“官”隻是說明他可以領取俸祿多少以及級別的高低,而“差遣”才有實際的權力。例如左、右仆射、六部尚書、侍郎等等,這些官名隻用作定品秩、俸祿、章服和序遷的根據,並不是說你當上了這官就有管事的權力。而差遣是指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如縣令、安撫使等就是差遣。官階按年資升遷,即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而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其實權的不是官階,而是差遣。比如你是門下侍郎,名義上是帝國的宰相級別,可是你並不能負責門下省,除非你還有“同平章事”的差遣,稱之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那麼你才有負責門下省的權利。

這樣一種製度有利於皇帝直接控製用人大權,他可以隨時提拔官階較低而有才能者擔任要職,也可隨時撤換無能之輩。當然這樣也使得各級官府層次重複,疊床架屋,機構空前龐大,許多官員都沒有差遣因此變成了多餘閑置的冗官。

楊翼的官是戶部侍郎參知樞密,而武學諭才是他的“差遣”,所以一直以來楊翼並不能去管戶部和樞密院的事情,他的工作就隻在武學這一塊。現在高太後把武學諭定為官名,雖然級別定為從一品,可是楊翼如果繼續擔任這個官,官倒是從正三品連升了三級到從一品,可卻也就代表他從此再無管理武學的任何權利了,隻有領了“武學諭副”差遣的人才能擁有實際管理武學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