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頭,楊翼把亂七八糟的思緒排出腦海,待兩名丫鬟將自己的濕淋淋的頭發擦幹挽好後,便快步向飄香別苑的大廳走去。在那裏,還有很多人在等著自己……
“大人!京中近來謠言不斷!”章楶是叛亂初定後才進的城,可是一進城就發現情形多少有點對楊翼不利。章楶在京中當然有不少朋友,可這兩天當他去聯絡那些朋友之後卻忽然發現這些人什麼亂七八糟的話都能說,卻唯獨對於楊翼閉口不談。章楶為官多年,心裏當然清楚這是為什麼:“老夫適才與列位大人商議了一下,恐怕大人還是要主動一些,是不是盡快向朝廷提出要求陛見呢?”
“正是!”種思謀顯得憂心忡忡,皺著眉頭道:“京中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各項民生逐漸恢複。此時若無朝廷的指令,咱們滯留京中的幾萬軍隊算是怎麼一回事呢?留久了引人誹議,撤走的話各種安排和賞賜朝廷也未有定論,真是進退失據啊!末將以為大人還是盡快陛見為好!”
楊翼負手而立,仰頭半晌,忽然道:“陛見固然是要的!可是卻不應該咱們提出來!”
“大人恐怕多慮了!”種師道插話道:“坊間傳言本不足為信,若是大人遲遲不要求陛見,反倒愈加使朝廷生疑。更何況有些事情不當麵說是說不清楚的,正有如做買賣討價還價一般,你不把價錢放出去別人怎麼還價呢?”
楊翼心道難道這麼淺顯的道理我會不明白麼?說起來自己早就想清楚了,大宋朝曆來的國策就是將從中禦,防止武將擁兵自重。王敬心一夥是個特例,他們這次叛亂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武人作亂,而是在朝中有著深厚背景的。比如連日來京中官員有不少被下到獄中,明眼人一看就都知道那些人都是朝中的極度守舊派,由此可見王敬心等人預謀叛亂是得到了朝廷相當多的文官支持的,其原因或許隻是因為皇帝趙煦一直表現得太過支持新黨和變法。也難怪王敬心起事的時候如此多人跟隨了,畢竟王敬心在殿帥位置上幹了十年,而且朝中的守舊派一直視其為舊黨在軍隊裏的代表人物,一直沒人去打擊他,直到叛亂起來後才追悔莫及。
那麼現在輪到自己了,朝廷的國策是絕不允許自己坐擁控製京城的武力的。自己能做的,要麼是學王敬心,要麼就老老實實的接受安排。學王敬心恐怕是辦不到了,王敬心經營了這麼多年,既有朝廷極度守舊派的支持,又有這麼多禁軍的跟隨,還有遂寧群王趙佶這個金字招牌,都未免失敗。自己就更無可能了,如果真的擁兵自重與朝廷抗衡,有誰會支持自己?不說別人,就說手底下這幫人都不會答應。當然話又說回來,楊翼自己也從未想過這方麵的事,畢竟他對於把持權利缺乏欲望。就算是他有王敬心的條件,他也絕不會去叛亂,畢竟他喜歡的隻是大宋朝富裕繁華的盛世,而絕非亂世。
至於老實接受朝廷的安排,楊翼當然也是不願意幹的。打了幾個月仗,死了這麼多人,楊翼認為無論如何也要為將士們掙多點賞賜,田地金銀每個人都要有。起碼要讓天下人知道,為國出力並不是沒有好下場的。此外現在是七月了,再過兩個月武學就辦滿頭一年了,雖然五隊到九隊的學員還要繼續學習,可是一隊到四隊的那些軍官學員就要畢業了。說起來武學在這次戰爭中也有不少損失,九百多學員死掉了一百八十多,那麼剩下的可都是帝國軍隊的精銳啊!無論如何,他們既然進了武學的門,楊翼就認為必須為他們掙一個好點的前程,有足夠的收獲,這對武學的未來也是大有好處的,更是對在全國推廣自己的訓練、裝備統一標準有著深遠的影響。
“種大人說的有道理,做買賣固然要先把價錢開給別人!”楊翼其實已經在心裏作了個決定,那就是既然自己沒想擁兵自重,那就必須主動一點,把自己的實力拿出來和高太後做個買賣,為將士們掙個好前程,也為自己鋪好路:“不過做買賣也可以不先開價錢,而是把要賣東西的風聲放出去,價錢什麼的以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