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夜出(1 / 3)

-

德妃的下屬居然會跑到離京都千裏之外的北疆這荒涼貧瘠地徘徊?這目的不言而喻。順著這根藤,洛星兒終於找到了林杉的行跡。

林先生的狀態似乎不太好,即便她隻是偶爾作農婦狀背著柴捆、農具什麼的從他居住的宅院外走過,有事竟能隔著院牆聽見裏麵的咳嗽聲。那不是喉頭微癢的咳嗽聲,而是仿佛會將身架咳散,將肺咳碎了嘔出來的咳法。看來,先生雖然逃過一死,但傷得極重,卻是事實,否則不會養了兩年還是這個樣子。

然而她對此倒不是沒有一絲預見。當初還未出發,在宮裏做準備工作時,她就聽二皇子說到過,燒毀林家老宅的火焰,可能是用了軍資火油,以及一些礦藥填塞的鐵皮彈丸,溫度極高。大火撲滅時,宅子裏薄一些的鐵器,像水壺鍋鏟之類,全都融化成了鐵漿。

能從這樣的火海裏逃脫,已屬大幸,會有一些損失,也在常理可見之內。盡管,這位先生傷病後留下的宿疾發作時,確實叫旁觀者都揪心,但這亦是令人無可奈何的結果。

好在,林先生的病況,似乎有逐漸好轉的跡象。隻是他的身體恢複的速度,似乎極為緩慢。

慢一點,也沒什麼要緊,總比一點起色也沒有要好吧!在觀察林杉的病況起色,持續了一個月時間的時候,洛星兒又意外的發現,傳言中如三頭六臂惡魔的藥鬼廖世,果然如二皇子所料,也住在這附近。

這便好了,有他在這裏,形影不離的為那位先生治療,那麼完全恢複之期,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至於那位比她先一步查到林先生行跡的德妃屬下,似乎沒有什麼懸念的被剪除了。

再憑此回想,那位北國軍營的貴族將軍,之所以帶著軍隊欲向這處小鎮搶來,卻在離鎮子還有三十裏的位置,就被一支狀似路過的南昭軍卒撞上,原因可想而知,卻非表麵上看到的,隻是一直縣城駐守軍那麼簡單了。

要知道,在那次火並激戰中,那名貴族將軍差點被生擒下馬。是哪個邊陲小縣有如此強悍的軍力?倘若每一縣都如此,哪會有之前那麼多北疆小鎮被洗劫一空,而毫無反抗之力?

至於民間傳言的,南昭之所以會對這個小鎮加強兵力,是為了與小梁國達成的一個商貿協議而給出的誠意。燕家的商隊要開始活泛這片荒僻地,要行商於此,所以南昭必須給出有能力保護行商道路的說服力,燕家才肯放商隊過來。

可洛星兒在逃離殘暴的北國軍營,來到這處據說燕家回來經商的小鎮住了快一年,根本不覺得那寥寥幾次商隊路過,是為了做生意。北疆常年過著清苦日子的百姓不了解,在京都待過的洛星兒卻知道,燕家做生意的方式,絕非隻是派幾輛車載著半車不滿的貨物,來走走過場。

隻是為了麻醉北國軍方的質疑,而掛出來的幌子罷了。

北國軍方也不是傻子,如果不扯這點由頭,他們當然也會懷疑,這支差點讓他們邊軍一營全歿的南昭小縣駐軍,可能是什麼性質。

必須為這支特殊的軍隊作掩護,繼而保護傷病還未徹底痊愈的林先生,繼續隱藏他的蹤跡。

至於燕家北行上線的幌子,燕家在南昭的商路縱橫繁複,近幾年也確實有向北線拓展的行動,但要具體去查有沒有連通這處小鎮的商線,對燕家以外的人而言,便如叫人分找頭發絲上的雀斑那般困難了。

在那位先生的居宅附近守候觀察了大半年,確定那位先生已經大好,洛星兒便帶著一本筆記回到了京都。

不負皇子的托付,雖千難萬險,但總算完成了這個任務,帶著冊子回到京都的洛星兒,望著眼前的景物越來越熟悉,心裏卻越來越懼怕。

回到熟悉的地方,即將見到想念過千百回的皇子殿下,她卻在走過京都城門的那一刻,心生退縮,不敢再繼續向宮門的方向走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