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消失的軍團(2 / 2)

所以,中州軍以半數兵員,要對陣北疆邊軍嫡係,穩勝雖有險,但這預期結果對於逆向征程的北疆邊軍也是一樣的,可直到……川州軍團忽然一夜間消失的消息傳入中州,這些沒有機會護駕往東遷都,而留在中州,此時參與血戰的中州軍團兵卒,頓時就有些失了硬拚下去的穩心了。

川州地勢古怪奇險,而駐守在這裏的州軍竟然一絲消息都未走漏,便直接自動解體,此事比起川嶺之奇,更為詭異。最要命的還是,川嶺之地變得令叛逆邊軍如入無人之境,成為屯兵駐防的天然堡壘,即便中州血戰失利,殘兵進入川嶺躲避,也還能保存邊軍的星星之火逢時再生。

值此亂事之中,川州軍團的自動解體,從大局上來看,明顯算是幫了叛逆邊軍一把。

可是後來叛逆邊軍險勝,王氏終得霸業,那消失了的川州軍團也再未出現過。如果這支消失的軍團真的有意幫助王氏邊軍,為何在亂局得定的時候,這支作戰悍勇的軍團沒有回歸軍事陣列?或者說,從一個冷森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倘若王家要幹卸磨殺驢的事,川州軍團十餘萬之眾,若要揮刀切割,不會一點動靜都沒弄出來。

難道這支曾經悍勇之名傳貫大半個周帝國的龐然軍團,真的就這麼消失了,蒸發了?

憑自己的看事習慣,石乙很難相信這個推斷,可是既然連魂穿二世這種事都發生在自己身上了,連自己現在身處的這個天下都變了,石乙覺得自己有必要改變一下自己在前世養成的一些習慣,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思維態度。

軍由民生,一支龐然軍團要解體編製,消失無蹤,恐怕隻有還歸於民這一條出路,而他們要藏得絲毫不留痕跡,恐怕還得是屯兵為民在他們曾經保衛和戰鬥過的川州大地,那裏有他們熟悉的氣息,那裏的人也熟悉他們的存在。

除此之外,朝廷的有意維護,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朝廷真的下了決心,要在川州大地尋找這支軍團,耗費幾年時間,還怕尋不到蛛絲馬跡?

而這個問題現今已展露得很明顯了,王氏皇庭似乎從來沒這麼做過。

這支兵卒數量占前朝常戰軍隊總兵力五分之一的軍團,既沒有旗幟鮮明的幫過王家叛逆邊軍,也沒有在當時的正統皇廷需要幫手時幫一把,難道真的隻是因為恰時思歸?不,即便此軍團的兵卒厭倦戰爭的心緒蓄積一久,一朝爆發出來,也不會顯得這麼齊整。

這種表象極為詭異的大變故,定然是有人為引導所成就。隻是石乙目前還無法想象,十多年前可能存在的一場密謀,兩方首領向對方展示的談判籌碼會是何等具有說服力,能讓這密謀達成,且密謀結果經曆了十餘年光陰磨練,至今還未變質。

除了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這個時代的人,在行為準則上,遵守的禮教法度還比較“傳統”,約束了盟約變質的速度,還可能是因為當初的盟約目標,目前還處於進展階段,未能完全達成。

俗話說:同困苦易,共富貴難。此等謀國大事,當然不會是草草擬定,所以從某個角度上來講,在大事未成之前,雙方合作的意誌也會顯得牢固一些。

倘若這種推想成為現實,石乙倒真要忍不住對推出此計策的某幾個人道一聲佩服。

此事萬一談崩了,後果不堪設想。

而在沒有無線電、不能提前知會對方心意的時代,能把合作雙方的心意拿得這麼準,策劃此事的人……應該說是某個謀士團隊,實在可畏。

在沒有高科技作為輔助工具的遠古時代,多智之士更能體現其用處,智者可算是成為爭權者最珍視的資源了。

但在石乙剛剛來到這個時代時,常常會感覺無所適從,因為他在前世經受的十幾年教育所學,在這個時代能運用的到的地方很小。這是一個幾乎不存在工業的時代,有許多他前世見過的自然資源,在這個時代不知是不存在、或是異名了、也許是還未開發?總之在他看來,可用資源匱乏得厲害。

至於曆史知識的借用,那就基本上等於零存在。這個時代不存在夏商周的文明前啟,雖然在眼下的昭曆朝之前,的確存在一個周,但那顯然跟他前世了解的那個周朝是完全無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