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再見禦駕(1 / 2)

其實如果要嚴格評價這手握傘中間的四個人臉上的神情,用悠閑來描述,算是有些勉強了。不過,要是將他們與一旁那些情緒忘我的人們比起來,這四人的情緒狀態,倒又恰好用這兩字形容了。

他們,並沒有參與到拋投“北夜星”的活動當中。當然,在活動剛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象征性地做到了,把觀景台入場票券裏附贈的那幾枚拋了出去。但他們不是像其他人那樣,飽含著希望與喜悅的全力一投,而是像扔垃圾那樣,隨手灑下。

在這後頭,為了助陣那艘掉隊的船艦,眾人自發折疊無名“北夜星”,進行無償助陣的活動,他們四人是再沒有熱情參與了。

倒是趁著稠密人群後方又出現了一條類同路徑的空隙,他們即刻一齊行動,從行列的右手邊換了位置,來到左手邊圍欄一角。

雖然他們所在的方位,仍是在以祭天台為中心而劃分出的右邊海岸,但與剛才不同,現在他們已經近乎可以用直視的目光,看見在鼓台上擂鼓的那個明黃身影了。

當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海岸對麵那艘已經完全轉身,向東而去的艦船時,觀景台鐵柵欄一角,卻有四個著裝款式相近的人,倚著柵欄時不時朝側麵鼓台上的那抹明黃身影看去。

海運大典到此算是結束了主要部分,在剩下的時間裏,來到此地的民眾是想走,還是想繼續待在海邊散散步,都可任憑自己的心意而為。隻不過在此之前,要先等皇帝出行的禦輦儀仗隊先起駕離開走遠,觀景台外圍的軍戒才能撤散。

在禦駕回宮的前一刻,祭天台上還需要一點時間做些準備工作,諸如清點人數、整理鼓台之類的事。在這個空閑間隙裏,觀景台上眾人心頭餘熱未消,立即以各種聲音放大到極限的嗓門,討論著剛才參禮的心情。

明明沒有憑空領到賞錢,又不是吃到了什麼山珍海味,得了什麼好處,大家擠在一起,身上衣裳、頭上發飾都有些歪斜了,卻個個如剛灌了一甕老參湯似的,額頭見汗,兩頰泛紅,瞳光灼灼,異常興奮。

沉浸在這樣的聲勢氛圍裏,莫葉以及其她幾位年輕姑娘,自然最好是閉嘴聆聽了。反正由她們那小嗓門說出來的話,還輪不上海風海浪的壓製,剛出牙縫就被四周而來的嘈雜聲音衝散了。

幾人聆聽到的交談內容當中,最讓人覺得驚訝的,便是有幾個財主,為了抓緊時間折那吉祥物,一時手慌,竟把一摞銀票自懷裏抽出來,當廢紙撕了,盡數扔下海去。

莫葉同行幾人正要因此聽聞發笑,忽然又驚訝地發現,自己手裏拿的傘,不知道從何時起,油紙傘衣都已剝離不見,唯剩下一把竹傘架。傘架折疊處,對傘衣的固定工藝會更顯結實一些,但此時就見那裏也隻是殘留了些許紙屑。整把收束起的竹傘架,就像一根被啃光肉的棒骨。

幾女見狀,都是一臉哭笑不得的表情。

不用多想,不難猜出,是什麼原因敗壞了手裏的傘。

而她們環顧周圍,很快發現,手裏的傘變成這個樣子的人,不止她們幾人,大部分人手裏都隻有單薄的竹傘架了。而地上則到處都是紙屑,還有少數被轉溜兒風打回岸上,又被踩扁的“北夜星”折紙。

將投向腳踩腳地麵的目光收回,莫葉的視線微微上揚,忽然定住了。

她看見了倚身鐵柵欄一角的那四個拿傘的人,而讓莫葉隻掃過一眼就定住目光的,是他們手中皆完好無損的黑傘。

而後,她才注意到這四人的著裝,有些眼熟,並漸漸記起,他們是剛開始排隊入場時,站在對麵隊列裏的人,葉諾諾還介紹過他們的著裝,推測他們來自武館。

但想到這裏,莫葉不禁又疑惑起來。

憑他們入場時所站的隊列方位,入場後他們應該身處觀景台極右的位置才對,憑剛才觀景台上擁擠的情況,他們是怎麼擠過來的呢?

那四人所站的位置,之前海運大典剛剛開始時,莫葉也站過。後來她雖然與葉諾諾彙合,漸漸擠到人群中部,但離那處鐵柵欄一角並不遠,還是可以比較清晰地看見那邊的所有人、事、物。

祭天台右手邊的鼓台上,皇帝早已回了禦輦,所以那四個執傘人站在那兒,也沒有再頻繁往鼓台上看,但亦沒有閑聊,而是有些漫不經心的一齊看向東方海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