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問題弟弟(1 / 2)

靠近燕家商隊的這十二騎,其實正是林杉隱居西陲所帶的兩組人。不過燕家商隊在與他們通信,約好在這個地方接人分路,兩組人並未全部到來,但離組而來的這十二騎,實是組內的精英。為首的一男一女,分別正是一組組長駱青,以及二組組長柳生。

然而,因為燕家在信中提示,要他們接的人隻是二組舊人喬崔,柳生的弟弟陸生,還有一個四組的成員,卻唯獨少了林杉,駱青和柳生二人不禁都是滿心疑惑與擔憂。

京都之事,隻過了一個晚上,就傳到了駐留西陲的二組,當時組裏幾乎亂作一團。幸好在約摸半個月之後,關於此事,二組又收到了另外一封快信,二組人心浮亂的情況,才算稍微平穩下來一些。

但若要這兩組人真正安心下來,隻有讓他們親眼看見林杉無恙才行。所以,二組昨兒深夜才收到的快信,便通宵達旦的將兩組當中重要的十幾人召集一處,商議數個時辰,最後隻留下幾個人在組內,負責主持近幾天組裏日常事務,大部分精英則隨兩位組長外出了。

那封快信在發出之始,其實是算過時間的,二組收到信後,必須立即派人出發趕來,才能守時到達。但因為組內議會用了兩個多時辰,所以到達的時間必然會有所延遲,然而這兩組合一的十二騎隻讓燕家商隊等了一個多時辰,其中原因,隻有這十二人自己心裏知道。

燕鈺不知道這十二騎遲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那封信以燕家的信道送出,其實隻是借了他家商事通達地便捷,信的內容,並非出自燕鈺之手,而是別人地布置。起初燕鈺還以為,是因忽然變了天,這些人在出發時選錯了時間,但等這十二騎靠近了,他不禁又懷疑,這些人是不是在路上遇到什麼麻煩事。

雖然他們燕家知道這十幾個人是做什麼來的,但別人不知道,如果這十來號人就這樣馳馬急行,越過兩道都城來到這裏,是容易引起地方上的軍防質疑的。

不過,燕鈺很快又想到這一路人的真正領首,由那個人帶出來的下屬,行事風格不應該會太大意才對。於是他又暗暗搖頭,沉下心緒不再多想,拾步迎向那十二騎。

快信中寫明了這一趟去接人的約定時間,所以二組在收到信後,組長柳生心裏很清楚,不立即出發就等於是要誤了時辰,這在二組的紀律裏,如果違背,處罰下來是很嚴重的。

隻是看那封信上的字跡,雖然有些淩亂,筆觸不太平穩,但柳生隻看一眼,就感覺到了熟悉。因為任務派遣的原因,二組收到過很多林杉寫的信,雖然那些信在閱讀過後,都已被焚毀,但行文痕跡的規律,已深深印入讀信人的腦海裏。

因為那封信中的熟悉字跡,柳生判斷,燕家一行,林杉很有可能在列,所以她明知道自己這一方的行程絲毫耽誤不得,卻還是費了半個時辰召人,一個多時辰議會。但那封信即是命令,對時間的緊迫要求,柳生心裏同樣明白,所以這十二人在出發後,走了一條捷徑,沒有花絲毫時間用於過城防。

說是捷徑,其實隻是體現在無阻礙這一特點上,因為一路上不見人煙,沒有水源,甚至沒有路徑。十二人連續四個時辰的一路狂奔,待到了信中指定的地點,他們各自身上都落了一身塵土,十足的灰頭土臉。座下之馬亦是個個喘著粗氣,噴嗤著涎沫兒。

簡單打過招呼,燕鈺細心注意到,這些人的座騎都損耗較重,遂立即派了自己商隊裏帶著的養馬雇員,上前進行簡單的檢查護理。

在此之後,燕鈺才準備帶著這一行人去見他們要接的人,但在行出數步後,燕鈺又猶豫著停下腳步,回頭看向那十二個一身灰土的人,遲疑道:“你們要接的人,身上都帶有比較嚴重的外傷。”

這一行人聞言立即會意,自覺的留下十人於原地等待,隻有兩位組長繼續跟著燕鈺,但這兩人也已經把身上外頭穿的那件染滿灰土的衣服脫了下來,裏麵的那身衣裳自然會幹淨一些。

燕鈺帶著兩人走近商隊中間的那三輛旅車後,他本人就稍微退後了幾步,對這一路人接下來的見麵、或者是交談,他絲毫不參與,也不想幹擾。

從燕鈺一行人來的方向看,排在三輛旅車最前麵的,是陸生和喬崔乘坐的那一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