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送別後(1 / 3)

這是第二更,今天還有一更,會稍晚些許。

————◇————◇————

廳中侍立的仆人見史老爺招手,連忙躬身應聲,快步出廳準備茶水去了。

而聽父親把話說到這一步,史信目色一滯,轉瞬間又流露出訝異神情:“難道說……”

到了這時,他仍是難以置信,嚴廣身為嚴家資格最厚重的長者、太醫局最權威的醫師代表,居然拿自己最重視的東西扯謊?

這種行為與他的形象相差太遠了!

史信雖然年輕,但也是在官場混了幾年的人了,再加上他在入仕之前,在家時就能得到父親地教誨,自然熟知官場上的一些規則,人心不可麵相可算是最基礎的常識。

但嚴廣這個人不同,似乎不能用這類規則去衡量他的品性。

嚴廣官任太醫局醫正,並且與許多當下朝中的臣工類似,他是前朝遺臣。雖說嚴廣做了幾十年的醫正,官運經受住了改朝換代的顛覆性洗禮,資曆頗為厚重,但他始終是入不了公卿譽位的。

太醫局的一應禦醫、生職,皆絕不許涉政、議政,這是前朝就延續了大半朝的恪令。現在到了王姓皇帝掌權國朝運轉,這一項恪令仍一絲未改的保留下來。

而京官中的格局,也因為這項延續了逾百年的恪令,自然形成了一個劃分。如果說官場中人是混得越久,越是八麵玲瓏,甚至麵佛心鬼,那太醫局裏的一班子醫官則是任職時間越久,越安分守己。

不是因為太醫局是善堂,而是因為太醫局升遷路的特別,是以德行為本。

在這個有些特殊的職務部門裏,醫術精湛絕世的醫師未必能憑本事青雲直上,而如果一個醫官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一步一步踏實了,即便相對其他人而言醫術中庸,此人的地位也可見得慢慢往上行。

大約是在十四年前的時候,前朝靈帝的母後病重,剛剛被提升為太醫局首官的嚴廣偏偏有些束手無策了。秉承救人為上的醫者之心,嚴廣向靈帝請稟,推薦他的好友廖世來為太後診治。

靈帝雖然耽於享樂,但對他的親生母親,確有十分的孝義。因為心係親母的安危,靈帝也不管廖世那名不見經傳、近乎忽然從地裏鑽出來的身份,允他入宮,為太後把脈。

沒想到廖世果然如嚴廣推薦的那樣,拿出隨身帶著的一種藥粉作為藥引,配出了一付藥,就把昏迷不醒的太後給治醒了。因為這事,廖世受靈帝親賜‘藥師’美譽。

然而,廖世僅僅隻是把太後救‘醒’了,卻沒有救活。

從首次服藥後醒來,太後活了才不到一個月,就突然病故了!而這一次的病況急轉直下,比之前次更為突然,而且人命說沒就沒了。

太後的突然病故,令靈帝勃然大怒,與此同時,廖世也受到一眾太醫局醫官唇槍舌劍的攻擊。

因為在廖世為太後治病期間,雖說他堅持要用自己帶的一種藥劑作為藥引,但除此之外,其它的複方和煮藥器具都是太醫局提供的。太後的死,太醫局眾醫官因此也擔有責任。

但是,麵對暴怒中的皇帝,那一大群醫官可不想因為一個從未聞名的土郎中錯手拖累,而去給那貪玩皇帝家的死老太婆陪葬,隻有將責任全部推卸出去。

起初,因為舉薦人嚴廣的極力保人,靈帝還對是否嚴罰廖世,有些猶豫不決。嚴廣為廖世申辯所列出的道理,那時靈帝還能聽進腦子裏一些。

但可悲的是,因為廖世不但沒有一絲流傳世間的名聲,其人還長得極醜。並且有時候他笑得張狂時,目中還會流露出些許佞厲神采。太醫局的某幾個醫官注意到這一點,密謀之後,將毒醫傳人的惡名蓋在了他身上,偏偏這話還讓靈帝相信了。

事情發展到最後,如果不是嚴廣以命護友,而皇帝確也如嚴廣申辯的那樣,找不到廖世與毒醫傳人之間有關係的力證,廖世可能真要就此身首異處。

廖世最後得到的處罰是永久監禁,‘住’進了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