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郡連接京都湖陽的官道稍微遜色於業都那四條官道,但它畢竟是連通京都的道路,昭帝既然那麼那麼重視全國的商貿活動,那麼在修路這件事上必然是下了些功夫的。
隻是無奈於業都的官道是前周開國天子親手所建,鑄路技術資料在藏於大內密地後,在周朝末年那昏君遷都的過程中遺失了,當年經手修路的工匠也再找不到了。所以昭帝再想用心,也是失了關鍵的一樣東西的。
但鑄建好國門口大道的決心是皇帝下的,並且也是由其親自監工,所以由現今的京都湖陽向西、南、北發出的三條官道,即便在全國的官道排名中不能列第一,也是能排第二的。周帝修路主謀兵,昭帝修路主謀商,意旨雖有不同,但兩位不同的皇帝的做法確實有些怪異的不謀而合了。
其實憑帝王心境,昭帝何嚐不想把路修得比前朝好,乃至於把國家建設得更繁盛,所以他才這麼費心的在整理民生的同時大力發展商貿。
讓老百姓衣食充裕,一個國家就有了有生力量,這種力量雖然鋒芒不銳但浩瀚如海。隻是要修複前朝對百萬民生造成的創傷,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內陸的生意來來去去都是本國民眾相互之間的錢物交易,在一個民生凋敝、新政初立的時期,其發展潛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昭帝同時在做著發展外邦貿易的事,在快速充盈國庫財力的同時,再借助這外來之財,購取一些來自國外製造的物資。
馬車行走在衛郡與京都之間的官道上,雖然速度很快,然而馬車內的人卻並不覺得有多少顛簸之感。
因為自從出了楊郡後,一路上莫葉就見到不少商隊匆匆行於路上,昨天又得到了燕家商隊的幫助,所以莫葉對此甚為好奇,林杉就隨口向她提到一些昭國經營的陸、海兩種商貿的事,以解其心饞和打發路上的無聊時光。
聽到此處的莫葉目露一絲恍然神情的說道:“那外貿是不是等於說,皇帝陛下將本國的一些特產賣到需要它的外邦,換取可靈活運用的銀錢後,再轉去別國購進本國需要的物品,利用己所餘長,補己之斷?”
林杉點了點頭說道:“大抵是如此了。”
“這事也是說起來簡單通透,實際操作起來卻是複雜得很。”
莫葉咬著下嘴唇,默然思酌了一番後才緩緩說道:“首先最基礎的就是,我們國家必須有足夠產量的物品來與外邦進行貿易,並且這些物品有外邦覺得值得購買的價值。師父您多多少少也提過,前朝末年各地爆發不少災荒和兵亂,死了很多人,也有許多技術典籍因此遺失。因為這些原因,我們國家的製造能力應該還在恢複之中,那麼皇帝陛下現在主要經營的外貿生意,應該是固定產物吧?”
“我知道你顧慮到的是坐吃山空的問題,這個問題皇帝當然會想到。國與國之間的物品交易可不是一枚銅錢換兩個包子那麼細碎的事,長久下去何止是山也吃空了。”
林杉微笑著說道:“早年皇帝向外邦賣出了不少國內珍貴的東西,不過那是為了後來的商貿活動打下一點基礎,以及聯絡外邦的商貿友誼。畢竟我國是剛剛開始做海外生意,不割點肉賣別人一點便宜,別人輕易也不會理睬你,做生意有時還是得講究點勢氣的。後來隨著與海外幾處國家達成比較固定的商貿關係後,這種有傷國本的事就很少再做了。”
林杉沉吟了半晌後又開口緩緩說道:“至於你考慮到的人口減少導致勞動力削弱的情況,皇帝已經想到了緩解辦法,那就是提高生產技能,在付出同等勞動量的基礎上獲取多於原產值的物資。朝廷六部之工部現在加了一個‘技研組’,就是為了達成這一目的。”
“做一位皇帝,還真是要能洞悉全局啊!”莫葉感歎了一聲,也不知道她這是在為皇帝喊累,還是在稱讚皇帝的辛勞可敬。
似乎是感覺到現在正在聊的這個問題的沉悶,她在感歎了一聲之後,就趴在馬車窗口,將目光遠遠投向路旁的綠野。
在這個春深時節,挺拔如衛道士一樣按照固定的間距整齊的立於官道旁的兩縱楊樹,隱隱在提前傳遞著帝都峻偉的氣勢。離地約兩丈高的樹梢間已經綻滿讓人觀之感覺心臆清爽的新綠,讓此時因為層雲堆砌而顯得有些昏沉的天色也少了幾許壓抑感。
莫葉望著路邊在快速向後退去的兩道新綠出了一會兒神,然後她將目光從遠處收回,轉身看向林杉,疑惑道:“以一國之力研發的技能,普通百姓能快速掌握麼?或者說,普通百姓願意掌握這門技術麼?”
“這有何難?技研組創造的技術中,提供給百姓的那一部分,其實就是教他們怎麼種田。種田的活計基本上是我國百姓謀生的必須手段,而國家免費派人教他們怎麼樣在同一塊地裏收獲更多的糧食,他們如何能不歡欣接受?”林杉說罷微笑了一下,溫言又道:“葉兒,不要因為技研組冠以國家的名義,你就覺得他們開創研究的東西都是複雜高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