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示:本文雙男主,誤點慎入。
求生的本能讓宋知夏拚盡全力浮出水麵。
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被窗戶玻璃砸到了嗎?怎麼會在水裏?
“自己好自為之。”低沉的聲音從上方傳來,宋知夏掙紮著去看說話的人。
好家夥,身長八尺有餘,哦,不,是身高。跟鄒忌有的一拚。
也有可能是因為仰視的原因,反正站在池塘邊的人很高。
男人穿著白襯衫紮進筆挺的西裝褲裏,偉岸而挺拔,外麵套著一身大衣,五官完美到像是天神用一塊寒冷的玉石精雕細琢的產物無可挑剔,隻是那一雙眼睛在看向他的一刻幽深而讓人脊背發涼,透著蝕骨的涼意,絕美的五官呈現著妖異的魅力。
說完那句話,男人便帶著一群人走了,隻留下宋知夏一個人在池塘裏。
“喂,好歹把我拉出去啊,你去哪啊?這裏是哪?”
沒人回應,最後,宋知夏自己從池塘裏爬起來。
眼前的景象讓宋知夏覺得陌生又熟悉,到底怎麼回事?
“傻站著幹嘛?快過來,不冷嗎?”一道溫柔而有力的女聲從前方傳來。
隻見一個穿著旗袍,打扮複古的女人抱著一件大衣在門口。
宋知夏朝那女人走過去,“我說你幹嘛招惹小三爺啊?好好相處不好麼?你之前跟小三爺怎樣約定的,就怎樣做啊,你看看你現在這樣子,唉。”
那女人把衣服披在宋知夏身上,帶著宋知夏回了裏屋。
回到屋內,宋知夏才感覺到冷,刺骨的冷。初春,還有冬天的韻味。
在床上休養了將近半個月,宋知夏把整個事情都串聯起來了。
挺玄乎的。
也是用了大半個月才接受的,自己,真的像小說裏的那樣,穿書了。
穿的,還是剛讀完的一本小說。
可宋知夏不記得,小說裏有穿書的片段啊。
難怪之前從池子裏爬出來會覺得陌生又熟悉,因為那個地方,在書裏出現過好幾次,而且,宋知夏還依著描寫的句子,想象了一下那院子。
現在看來,跟自己想象中差別挺大的,之前還是太保守了。
這宅子,比宋知夏之前住的地方還要大上許多,對,是許多。
宋知夏覺得,之前富豪老爸家的別墅已經夠大了,沒想到,這裏更大。
那天看到的場景,還沒有整座府邸的十分之一。
那天那個老婦,大家都叫她桐姨,好像沒人知道她的全名,宋知夏想了想,好像小說裏也沒有桐姨的名字。
桐姨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潛在的反派,因為她不喜歡本書的那個男主受,雖從臉上看不出情緒,也沒有明說,但作者通過一些細小的動作和反應描寫出來了。
這些天都是桐姨一直在照顧宋知夏。
宋知夏躺在床上,回想小說的細節。
因為是剛看完的小說,所以宋知夏還記得很多。
全書寫的是劉家小三爺劉翎曦跟徐家小兒子徐書禹的故事。
徐書禹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的,小三爺的心上人。
兩人青梅竹馬,本該是一段佳話,可兩人觀念不同,後麵也十分狗血,那種古早狗血文裏的劇情他們都有過,什麼追妻火葬場啊,什麼虐戀啊,什麼白月光因為誤會梗出國啊什麼都有,最後在一次綁架中,兩人終於解開重重誤會,在一起了。
可憐的是宋知夏,哦,不,是書裏的宋知夏,一個替身炮灰,在促進兩位主角的關係中可是有相當大的作用。
什麼厲害來什麼,主角受每天不是被他投毒,就是被他綁架。
說實話,看書的時候,宋知夏都覺得,這人段位太低了,全都給人鋪路了。
偏偏那主角受還有點在利用他,讓自己楚楚可憐的形象還有寬容大度的形象樹立起來,讓男配們對主角受心疼又憐愛。
到最後,兩位主角相愛後,作為炮灰的宋知夏,下場自然是走炮灰該走的劇情。
也就是那種死無葬身之地罷了。嗯,好像,在書裏,隻活了兩年?
剛看書的時候,宋知夏看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名後還不打算看呢,可耐不住書友一直推,還是盡可能忽略那名字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