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大清江山為一統,萬國來朝納進貢。
入關四帝為乾隆,朝出賢臣劉墉。
出口成章何晟銘,天生扶保大清。
人稱羅鍋似鐵麵,歌頌青天在民間。
話說劉墉乃山東諸城人士,其祖父三代乃朝中重臣,視為官宦世家。其父劉統勳乃康,雍、乾三朝元老,官拜軍機大臣。劉墉自幼天資聰慧,在老家苦讀私塾。可是養成了彎腰駝背的習慣,人人都叫他“劉羅鍋。”
乾隆十六年,劉墉高中進士,根據大清律法形象不端及五官不全者不得入朝為官。可是大清乾隆皇帝,愛惜人才,又是明君念在劉統勳的份上加封翰林院庶士。四年後,因父親劉統勳料理軍務失職入獄,劉墉倍受牽連。一年後帝念在劉家世代為官的份上,給予寬恕,命劉墉為地方學政已有六年。
乾隆皇帝因十一年前富察皇後不幸病逝,整日在長春宮日思夜想,淚流滿麵。麵對朝政無心審理,於是滿朝文武跪在長春宮外高呼:“請皇上臨朝。”
禮部侍郎錢灃舉著著康熙遺照說道:“臣錢灃叩請皇上上朝理政。康熙爺在天有靈,皇上不參政愧對列祖列宗啊。”
帝這時聽到錢灃拿康熙爺逼自己怒道:“大膽錢灃,敢拿康熙爺來壓朕。”
說著要出去辦錢灃,這時被禦前侍衛傅恒攔住道:“皇上息怒!聽臣一言。”
帝望了傅恒一眼說道:“你說吧。”
傅恒含淚道:“皇上,富察皇後是臣的親姐姐,她的死臣也很難過。皇上已經為姐姐守靈十一年了,我們富察家族也已經滿足了,如果先皇後看到皇上為她流淚,為她不理朝政在那邊先皇後能安心嗎?臣懇請皇上出去上朝。”說罷傅恒含淚下跪。
這時禮部尚書和珅,跪在宮外哀求道:“皇上,奴才和珅懇請皇上上朝理政,皇上啊奴才知道你對先皇後癡情,可是她已經不在了,人死不能複生啊皇上。”
原軍機大臣劉統勳以及十六貝勒爺莊親王允祿帶著侍衛直逼長春宮,這時禦前太監道:“哎呦莊親王,你這是幹什麼?”
莊親王道:“皇上呢,讓他給我出來,本王找他有事。”
太監道:“王爺稍等,讓奴才給你稟報。”
太監來到皇上身邊跪道:“皇上,莊親王來了。”
傅恒哭泣道:“皇上不要推辭了,十六王爺與劉閣老都來了請皇上理政。”
這時莊親王怒道:“弘曆,你身為皇上不理朝政,是何等作為?你這樣做對得起先皇嗎?如果四皇兄健在看到你這樣,他在九泉之下會罵你這個不孝之子。”
這時氣的莊親王要撞開宮門,這時聽到有人道:“令妃娘娘,皇後娘娘駕到。”
皇後娘娘道:“十六王叔,皇上不理朝是她的不對,你們這樣大呼大鬧成何體統?眾位愛卿,你們去乾清宮等著,本宮這就勸皇上理政。”
眾臣去了乾清宮,這時令妃娘娘與皇後進了長春宮,施禮到:“臣妾給皇上請安。”
帝曰:“好了你們起來吧,你來的意圖朕明白。剛才莊親王罵的好,朕是一國皇帝怎麼會了為了感情不理朝政呢?”
令妃娘娘來到先皇後靈前點了三炷香,說道:“皇上!先皇後生前希望皇上親政愛民,這不僅是先皇後意願,更是黎民百姓之願。”
皇後道:“皇上,令妃說的沒錯,做一個好皇帝才對得起先皇後的在天之靈。”
帝笑道:“好朕就聽你們的,朕的朝服呢?”
令妃道:“臣妾給你帶來了。”
令妃與皇後娘娘給皇上更衣,皇上穿戴整齊。帝對傅恒道:“傅恒侍衛起來吧。”
傅恒起手道:“謝皇上。”
帝曰:“小柱子擺駕乾清宮!”
“是!擺駕乾清宮!”小柱子道。
乾清宮內,滿朝文武彙聚一堂,這時太監道:“皇上駕到~。”
大清乾隆皇帝穩坐九龍寶座之上,眾卿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帝曰:“眾卿平身。”
“謝皇上。”眾卿道。
帝曰:“諸位愛卿,朕這幾年因先皇後去世不怎麼料理朝政,是朕之過也。朕發誓!從今日起,朕決定勤政,把剩下的事情給補回來。以前做過錯事的,今天從輕發落。”
眾臣道:“皇上英明!”
和珅道:“皇上勤政,此乃我大清國之幸,萬民之福啊!”
劉統勳與紀曉嵐在一旁嘀咕道:“和中堂就知道拍馬屁。”
帝曰:“各位可有事要奏?”
山西巡撫王鴻鳴道:“臣有本啟奏。”太監遞過奏折讓皇上禦覽。
帝曰:“眾位愛卿!方才山西巡撫言道,山西連年幹旱,百姓流離失所,知府空缺愛卿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