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入林地(1 / 2)

戴維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已經十天了,除了外出購買一些資料和維持生活的必要補給外,他幾乎足不出戶。

理性拔高後的戴維迫切地有個需要,那就是對當下的世界有個整體了解。

戴維從亞特裏光輝圖書館借來了大量書籍,有世界通史,嚴肅著作,也有各種報刊雜誌。光輝圖書館是整個亞特裏最大的,一家為政府所有並承包給了私人經營的圖書館。

通過大量閱讀,戴維掌握了當下處境,以及整個世界的大概情況。

半個世紀前,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拜圖聯合王國爆發,隨後席卷了整個世界。他此刻所處的亞特裏市是拜圖王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也王國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首都維納。得益於先發優勢,如今拜圖王國是世界上科技,經濟都最為發達的國家。工業的浪潮自掀起後從未停歇,每天都會有新的奇跡誕生,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

這是從《世界編年史》以及其他權威書籍中了解的情況,這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世界。

這十天裏,戴維除了閱讀從圖書館借來的資料外,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對艾倫留下來的那兩本書冊的研習上,他認為它們和永生的秘密有關,也有助於幫助他找到關於“我是誰”的答案。

這個問題一直盤桓在戴維心中,每次毫無根據的深入探究都會被一陣突然襲來的頭痛終止,有時戴維甚至感覺到頭顱裏像是充滿了蠕蟲,再驚擾它們下去頭腦就會炸開,他隻能抽絲剝繭,用足以支撐的知識去揭開答案。

《夜遊漫記》的作者伊利奧波裏在書中描述了他如何通過他口中的銀色夢境反複造訪夢中的林地。

書中充滿了大量意識流的描寫,一些形而上學的猜測,以及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

該理論認為,在真實世界的表皮之外,隱藏著一層更為廣闊的空間,那是常人無法感知的世界,但卻真實存在。知曉它的人,稱其為“漫宿”。漫宿是唯一的,而真實世界並不隻有一重曆史,或者說並不隻有一條時間線。當前曆史下的拜圖王國爆發了工業革命,可能在另一重曆史裏這並沒有發生,甚至可能在另一重曆史裏,拜圖王國並不存在。漫宿與所有多重曆史下的真實世界,以超越人類理解的方式結合,或者說映射,其共同構成的整體,才是完整的世界。

“林地生長於漫宿牆外。而每一個研習諸史的人都知道,漫宿無牆。”

書中的用詞模棱兩可,漫宿的規則無法以常理度之,它超越了人類理解方式的維度,戴維對此不求甚解。隻粗淺的理解為,林地是真實世界之外,寄生於漫宿的一處未知之地。

“通過遐想到達林地,就如同遐想墜入愛河一般。”

通過連續幾天夜裏的嚐試,戴維已經能夠精準掌握了如何進入那個夢中靜謐世界的方法。在入睡前摒除雜念,在腦海中勾勒出畫麵中的所有細節,並懷著一絲激情與期待入夢。戴維總能看見那條盤桓在山嶺之間的月照之途,但他無法徜徉其間,那裏的時間仿佛凝滯了,在這樣的夢境裏,連“自我”的概念都不尚存在。

“一位林地之神樂於將縷縷發絲從頭皮上分離。

以求關注,便將之焚燒。

以求機遇,則將之埋葬。”

戴維再次打開了書冊,反複揣摩著這段話,他認為這或許指向某種儀式,今晚他決定嚐試一下。

當時針指向午夜0點,戴維從出租屋的後方側門走出來,來到一處牆根下,用剃刀從後腦處剃下幾縷頭發,埋在眼前早已挖好的一個小坑洞中,並覆上了泥土。

回到屋裏的戴維把手洗淨,快速回到臥室躺下,平複心情摒除雜念,並懷著一絲期待準備入夢。

戴維陷入了沉睡,不知時間流逝了幾何,當戴維的意識終於清醒時,他抬眼就看到了夜空中的那輪明月。比從前任何時候看過的月亮都離他更近、更明亮也更清冽。周身入眼的不是那處熟悉的景色,而是看不到盡頭的黑色樹林。他穿行在樹皮帶傷的密林間,月亮從樹葉的背後經過,銀輝像是手指撫過他的發間,微風在枝椏間穿梭,發出竊竊私語,無數細小蒼白的翅膀在林中飄動,振翅的頻率構成了一支優美的舞蹈,腳下細小的道路仿佛沒有盡頭……

汽車在街道上駛過,大型貨輪的汽笛聲穿透了大半個碼頭區,工業革命後的亞特裏,清晨就已經很是繁忙。

今天早上醒來時,戴維的腦海中回蕩著一些散亂的片段:INGIRUMIMUSNOCTEETCONSUMIMURIGNIRUMIMUSNOCTEETCONSUMIMUR……

在顱內持久的嗡鳴聲中,戴維盡力集中精神去回想昨夜的夢境。他無法記起清晰的畫麵,隻有一團團的黑影飄忽在腦中,他卻能夠理解,這團表示這些,那團表示那些,他如此對其一一解讀。

戴維記得昨夜他在林地中漫步,在樹幹間那搏動的黑色之中,他的雙手仿佛觸碰到了一些長著翅膀的東西,某些渾身是毛的東西堵滿了他的嘴巴,擠滿了他的耳朵。在一處樹木巨大非常的地方,他感到一種古老的渴望,他像狼一樣趴下來在樹根間嗅探,但他又記得白晝之時他一直直立行走,了解火焰、鋼鐵與文字。最終他扒開樹根間厚厚的腐敗枝葉,找到了埋藏秘密的那塊覆滿青苔的樹皮,他用指尖觸摸,專心解讀。現在,他可以將那秘密完整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