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消化係統(1 / 2)

1.消化係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

★2.臨床上口腔至十二指腸的部分,稱上消化道;空腸及以下部分,稱下消化道。

3.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

4.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位。

6.上唇外麵中線處有一縱行的淺溝,稱人中,昏迷患者急救時可在此指壓或針刺。

7.頰:在上頜第2磨牙牙冠相對應的頰黏膜上有腮腺管的開口。

★8.齶:口腔頂前2\/3稱硬齶,後1\/3稱軟齶。

9.齶垂、齶帆遊離緣、兩側齶舌弓和舌根共同圍成咽峽,是口腔與咽的分界。

10.牙人體最堅硬的器官。形態分為牙冠、牙根、牙頸。

★11.人生兩套牙。乳牙3歲左右出齊,恒牙14歲出齊。

12.舌下阜向後外側延續的黏膜皺襞,稱舌下襞,其深麵埋有舌下腺,舌下腺小管開口於此。

13.舌黏膜表麵有許多小突起,稱舌乳頭。按形態分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

14.在舌根背麵黏膜內有許多淋巴組織形成的突起,稱舌扁桃體。

15.咽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16.在咽側壁有咽鼓管咽口,借咽鼓管通中耳鼓室。咽鼓管圓枕上方的凹陷稱咽隱窩,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

17.咽淋巴環為消化管和呼吸道的防禦性結構。

★18.喉咽

在喉口兩側各有一個深窩,稱黎狀隱窩,是易物易滯留的部位。

19.食管全長25cm。有3部分,頸部5cm;胸部18-20cm;腹部1-2cm。

★20.食管三個生理性狹窄:第1個狹窄在食管起始處;第2個在食管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第3個位於食管穿過膈的食管裂孔處。

三處狹窄常為食管異物滯留和食管癌好發處,也是進行食管插管時應注意的部位。

21.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成人胃容量約為1500ml,新生兒容量30ml。

★22.幽門竇近胃小彎處是胃潰瘍、胃癌好發的部位。

★23.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全長5-7m。上起胃幽門,下接盲腸。可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3部分。

★24.十二指腸呈“C”形環繞胰頭,長25cm。按位置分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十二指腸球是十二指腸潰瘍及穿孔的好發部位。

十二指腸大乳頭為肝胰壺腹的開口處。

十二指腸空腸曲借十二指腸懸肌固定於腹後壁,十二指腸懸肌和包裹其下段的腹膜皺襞構成十二指腸懸韌帶(Treitz韌帶),是臨床手術中確認空腸起始處的重要標誌。

25.空腸和會腸在腹腔內迂回盤曲形成腸袢。空腸(管徑粗、壁厚、血供豐富),回腸(管徑細、壁薄、血供差)。

回腸是腸傷寒病變易侵犯部位,易並發潰瘍、出血、穿孔。

26.大腸分盲腸、闌尾、結腸、直腸、肛管。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分泌黏液並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後排出體外。

27.盲腸是和結腸有三種特征性結構:①結腸帶(有三條,是手術時尋找闌尾的標誌。)②結腸袋③腸脂垂。

28.盲腸是大腸起始部位,回盲瓣可以控製小腸內容物進入速度,阻止大腸內容物逆流。

29.闌尾又稱蚓突,急性闌尾炎時,此處可有明顯的壓痛和反彈痛。

30.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

31.直腸10-14cm,有兩個彎曲(骶曲、會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