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天看著這張紙,標標準準的篆體字,上麵寫著的內容卻完完全全不像是政令:
“冬日三時,東村王寡與南村張屠同往街市,市中有百人,人中見王寡出街者,皆稱異。”
陳雲天一眼就看出來,這明明是某個風俗傳說的開頭。
這是政令?為什麼這個縣令要拿這個東西來考他?
他不禁發問:
“縣尉大人,我倒是真能認出你這文字說的是什麼,可是這真的是一份政令的內容嗎?”
還沒等縣尉作出反應,張大林就來插話:
“哈哈,果然是不認識吧?現在居然還想說這不是一份政令,不認識就不認識嘛,老老實實承認,縣裏的官最多打你二十大板,還能怎麼樣?”
“你在這裏欺騙縣尉大人,就不是挨板子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張大林眼裏帶著狡黠。
陳雲天就不明白了,這小子他媽的跟他有什麼仇啊一直跟自己作對?
張大林話還沒說完,就被縣尉攔住了:
“好,你說,我這不是政令,這裏麵說的是些什麼?”
陳雲天如實地轉述了那份風俗傳說的內容。
張大林繃不住了,哈哈大笑:
“你小子,哈哈哈哈哈哈哈,你是風俗故事聽多了吧,你見過這樣的政令嗎?”
\"好好給縣尉大人磕個頭,現在還不算是欺騙官員,等到了衙門,你就難說嘍。\"
外麵,兩個小童也議論紛紛:
“你看,我說這個竊賊不是什麼好東西吧,你看,他不僅僅做賊,還喜歡這種惡俗故事!”
“就是就是,這種人,就應該在饑荒裏餓死!”
就連諸葛亮,也詫異地問陳雲天:
“你這政令真是如此內容?”
陳雲天無辜地看了眼諸葛亮,把那份“政令”遞給他。
諸葛亮詫異地從陳雲天的手中接過那份“政令”。
那份所謂的“政令”的內容,他也看不太懂。
是的,他也看不太懂!因為這段文字的句讀太奇怪,他大概隻能看懂一個大意,不能像陳雲天那麼精確地翻譯。
諸葛亮當然不能精確翻譯,因為這是樂府傳出的全新底本,是後世的東西了,這種句讀方式一直到大約二十年後才流行開來。
縣尉也茫然,他拿回了那一份“政令”,恍然大悟:
他給錯了!這是上次來這裏訪問的那個軍爺留下的風俗故事底本!
這底本是從西邊流傳而來,自然而然地就沒有多少人有印象。
那麼就是說,這個陳雲天,真的認識這份文字的內容?
“是我搞錯了,這是一份附近的風俗作者留下的底本。”
“小子,你當真識字?”
陳雲天笑容內斂,沒有表露出臉上的得意:
“當然。”
張大林,懵了。
什麼情況?
按照原來的劇本,現在這個小子不是應該被縣尉大人挑翻在地了嗎?
為什麼縣尉大人反而帶著器重的眼光看著陳雲天了?
“好吧,看來你確實識字,是我剛剛粗魯了。縣尉翻身下馬,向陳雲天雙手抱拳以表達自己的歉意。
他看著表麵上波瀾不驚,實際上內心瘋狂湧動。
要知道,這份政令絕不是一般識字的人能看懂的!
這份政令,是那位軍爺在北方的一個樂府帶回來的,文字有很濃厚的北方古體諸侯漢字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