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及部分選擇、簡答)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和機體(包括病原體)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和原理的一門學科。
藥物:用於診斷、預防、治療疾病及某些特殊用途的化學物質。
藥效學: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和產生作用的機製,稱藥物效應動力學,簡稱藥效學。
藥動學:研究藥物在機體影響下所發生的變化及規律,及藥物代謝動力學,簡稱藥動學。
藥理學領域分類:神經、精神藥理學,心血管藥理學,呼吸藥理學,免疫藥理學,生殖藥理學,內分泌藥理學等。
藥理學的研究方法:基礎藥理學方法:實驗藥理學方法、實驗治療學方法臨床藥理學方法
7、藥理學研究任務:P3閱讀了解一下
8、藥物作用:藥物進入人體後與機體細胞上的靶位結合時引起的初始反應。
9、藥理效應:是藥物作用的結果,是機體生理生化機能或形態變化的表現。
10、藥物的直接作用:指藥物直接對它所接觸的器官、組織、細胞所產生的作用。
11、藥物的間接作用:是指在藥物直接作用後引起的進一步作用。
12、藥物的選擇性:指在全是用藥的情況下,藥物對機體器官係統作用的有無或作用強弱的差異。在適當劑量時,隻對少數器官或組織發生明顯作用,對其他組織器官作用較小或不發生作用。
藥物的局部作用:藥物無需吸收而在用藥部位發揮的直接作用。
14.藥物的全身作用:藥物被吸收入血後分布到機體各部位而產生的作用 。
15.對因治療:目的是消除原發致病因子,徹底治愈疾病。
16.對症治療:目的在於改善症狀。
17.不良反應 :凡不符合用藥目的,並給患者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統稱為不良反應。(分為以下幾類 )
18.副作用:藥物在治療劑量時與治療作用同時發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
19.毒性反應:指藥物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機體損害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
急性毒性:可因劑量過大而立即發生;
慢性毒性:是指長期用藥,藥物在體內蓄積而逐漸發生,多損害肝髒、腎髒、骨髓、血液和內分泌係統
特殊毒性反應: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變作用變態反應:指少數人對某些藥物產生的病理性免疫反應。
後遺效應:指停藥後原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而殘存的藥理效應。繼發反應:指藥物治療作用發揮後所引起的不良後果。
特異質反應:指少數患者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其產生的作用性質可能與正常人不同。
藥物依賴性:指患者連續使用某些藥物以後,產生一種不可停用的渴求現象。
生理依賴性(軀體依賴性):指反複使用某些藥物後造成的一種身體適應狀態。
量效關係:藥理效應的強弱與劑量大小或濃度高低呈一定關係。
劑量:一般是指藥物每天的用量。無效量:不出現效應的劑量。
最小有效量:剛引起藥理效應的劑量。
最大有效量:引起最大效應而不出現中毒反應的劑量。
治療量(常用量):比閾劑量大而又小於極量之間的劑量,臨床使用時對大多數病人有效而又不引起中毒反應。
最小中毒量:剛引起中毒反應的劑量。
量反應:指藥理效應可連續性數值表示的反應。
質反應:指藥物的效應不能劑量,僅有質的差別,隻有“陽性”或“隱性”、“全”或“無”之分。
效能:指藥物所能產生的最大效應效價強度:指藥物達到一定效應時所需的劑量。
半數致死量:能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劑量。
半數中毒量:能引起半數動物中毒時的劑量或濃度。
半數有效濃度:能引起50%的實驗動物出現陽性反應的藥物劑量或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