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山山水水的一種生活方式嗎我真的很想知道這個世界?我是張三?我們

你的手機號多少啊你給他說下我給他發過去的短信你

這麼快呀不說了我要睡覺了你睡了沒有啊你在幹什麼呢你不說話為啥不理了啊我在外麵呢啊不方便打電話你就不要rrr

無所事事的

你是研究生或者是本科生,如果你想發表論文,如果你擔心論文影響畢業,如果你為缺少導師指導而迷茫,如果你沒有接受過論文寫作方麵訓練、而想知道如何寫論文,如果你是第一次寫論文、希望知道如何選題、如何安排框架結構....

總之,隻要你是論文寫作新手,又想自救,那麼你是本文的目標讀者,本文就為你而寫的。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新手寫論文之前,為什麼必須掌握論文寫作方麵基本知識;

二是,那些年裏,我在提升論文寫作能力中,所遇到的坑;

三是,如何按照零基礎新手的認知邏輯,來提升自己的論文寫作水平;

全文4千多字,請耐心閱讀。建議采用語音方式,閱讀體驗更好。

她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她參加一個學生開題答辯。學生的題目是《訴訟時效的法律問題研究》。一眾答辯老師問學生:“你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啊?”實質上,老師想問的是“論文準備解決一個什麼學術問題。”可是,學生以為老師在考察他對訴訟時效的認識,於是從訴訟時效的定義、效力等幾個法律主題方麵談了自己的認識。

學生這麼理解是情有可原的。在很多生活場景中,問題就是被理解成主題啊!比如,“同誌們,下麵我來講幾個問題。”另一個方麵,學生在中小學到大學學習期間,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從來沒有開展研究性學習,他就把“問題”理解成:老師擬定的、答案存在於老師腦中,現在拿出來,用來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他不知道,在學術研究中,問題是他自己擬定。老師確實不知道問題是什麼,所以才要問,“你研究什麼問題啊?”

還有一個學生的常見誤解,那就是“創新。”我曾看到一個本科生,寫了一篇關於大數據的畢業論文,長達1.8萬字。一個本科畢業論文能寫這麼多字,我非常佩服這名學生。但是,大家想一想,他的1.8萬字裏是什麼內容?這1.8萬字是,他對大數據的認識,是他舉的大數據應用的案例。

這裏麵有兩個問題。

一是,學生不知道寫論文的目的。寫論文的目的是創造新知識。新知識,不是作者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而是學術界以前不知道的知識。這個學生所認為的新知識,實際上是早已被他人發現的舊知識。從學術創新角度看,他那1.8萬字,大多是廢話。

二是,他不知道學術論文的內容是論證,而不是舉例。大家都知道,學術論文屬於議論文。但是很多人從中學學到的套路是:先列出你的觀點,然後舉幾個例子,最好是正反麵,最後總結一下。請記住,學術論文不是這樣寫的,學術論文裏有案例,但必須是,分析案例、得到命題,然後通過邏輯推理,把命題組成一個體係,支持論文的總論點。

但這一點也情有可原。因為,零基礎新手從未接觸過論文,他們接觸的多數是教科書。而教科書多是,用案例來說明專業知識,常常並不開展論證。於是,學生習慣於舉例,而不知道如何論證。

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確存在信息差,所以很多時候學生聽不懂老師說什麼。比如,老師說,“你的問題在哪兒?”,學生會以為老師在指責自己呢?老師批評論文沒有創新點,學生不知道去哪兒尋找創新點。老師說:“你的研究現狀部分寫的不好,需要梳理文獻”,可是怎麼梳理文獻呢?老師說:“你討論部分太單薄了”,可是怎麼充實討論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