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Day 3(1 / 2)

知道安妮寶貝,並不意外。

她的《七月與安生》讓她的名字早已走進了大街小巷。

隻不過,小時候的我聽到她的名字,總會是以為她是哪個外國人,但是文字,卻又是那麼的熟悉且具有溫度。

很偶然,看見了她的一篇回憶性質的小散文,是她寫的《我有過少年的友情》。

那裏的她和她,天南地北,遙遙相望。偶爾會在記憶深處裏挖掘出那一縷微光,不亮但溫暖。

年少時的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人。這個世界有七十億人啊!茫茫人海中,可以相遇,本就已經足夠幸運。但是剛剛好,又那麼的湊巧,我和你是朋友,隻是我和你,而且隻是我和你。

年少時的姑娘間的友誼,總是那麼簡單的熱烈而純粹。

從“哇,你看天空飛過了一隻鳥耶\\\"\\\"啊,這個草好好看喔\\\"到\\\"啊,我這次又沒有考好,啊啊啊啊回家又要被罵了,啊。”……

諸如此類瑣碎而細小的事情,占據了生活中的那些空閑的時光。

她們的思緒,可以飛至九霄雲外,探索著宇宙山河的神奇奧秘,也可以認真觀察洞悉,這平凡生活裏的兒,點點滴滴轉瞬即逝的美好。

生活或許索然無味,但因為有你,所以萬物都顯得那麼兒的可愛。

世界或許不懂我的奇奇怪怪,但是總有你,可以陪我一起可可愛愛。

再傻兒的事情兒,因為有你陪著我一起做兒,都顯得無比有趣兒。

那時候,總覺得人生好長啊。

路途遙遙,前路漫漫。不知歸期,不思何往。

在最最稚嫩懵懂的年紀,嘰嘰喳喳的討論著,一些可能最為無趣的話題,但卻成為了,日後最美好的回憶。

看她的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一種字字句句皆為我所想,但段落篇章卻皆我達不到之高度。

(要不怎麼人家是大作家呢。學習學習,趕緊學習。)

她寫:\\\"青春像一段黑暗的火車隧道,我們似火車,呼嘯著奔馳。”

再平常不過的話語。

描寫青春的時候,總是在描寫它的短暫,它的絢麗,它的轉瞬即曇花一現的美麗。

但隻有走過的人或許才明白,我們或許也未曾知道,它從何開始,從何結束,我們隻是懷念那一段過往。

或許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也無法清晰的劃分出哪天到哪天可以叫做“青春”。但是我們清楚的知道,那段回不去的時光,那些隻能留在記憶裏哂然一笑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總是沒有人可以在回憶青春的同時擁有青春的。

高考後的那個暑假,我過得渾渾噩噩,不知所蹤。

記得那天,我拖著人學拖,穿著睡衣,站在快遞站拿快遞的時候,進來了一個穿著我高中校服的學生,他就站在那裏。我突然感覺,他好青春啊!我突然覺得那一刻,我好老啊!

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國慶節,在重走高中校園前的那條路的時候,看見了幾個穿著校服的學生,正在激烈的討論著剛剛考完試的題目。

那一刻,我覺得他們的那種青春昂揚的姿態,讓我羨慕了。我當時覺得,你看,那才是青春應該具有的模樣。其實仔細想想哈。當時也才十八歲,也應當恰好剛剛是,大家心裏最理想的風華正茂的十八歲的年紀。

但是,或許\\\"高考\\\",已經早就已經不單純的隻是做為一場考試的合義了。它還劃分著我們人生的界限,蘊藏著青春的意味。

她寫她們十年以後天南海北,天各一方在各自不通音訊的地方好好生活著。

十年啊,我的第一個十年,懵懂無知;第二個十年,即將來臨。

我還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在第二個十年的節點上,去做一個合格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