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類的第一縷火苗,燃燒在無垠的絕望荒原上(1 / 3)

“怎麼樣,沒問題吧?”羅革走進月麵三十四號基地的73號操控室,裏麵的工作人員都是他的老朋友或老上級。

“都這個時候了,要是有問題,你確定我的腦袋還在我身上?”馮·黎逆文調侃自己。

“不去找個好地方看典禮,來這兒和我們一起發黴嗎?”尤納斯·妮正發著她的牢騷,他們為了讓準備工作井然有序地運作,這段時間都忙得不可開交,但難得的機會加上高額的工資,讓她也堅持了下來。

“在這兒看不也一樣嗎?喲——艦隊開始列陣了呀。”羅革表現出了孩子般的好奇心。

本世紀中葉,出現了一種“雙姓氏姓名”的現象,常常出現在夫妻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的身上,由兩個姓氏和一個名字組成,故而在現在,你看到有人的名字叫約翰·張三或托馬斯·李四也不奇怪,世界各國向來尊重人民這方麵的權力,但多數人不打算跟隨這股浪潮,照舊選擇了傳統名字。

現在是公元2099年地球時間12月31日19時57分,還有四個小時,人類便要跨入新世紀。

這一時刻不可謂不重要——人類特地為此舉辦了典禮,名曰:“叩響新世紀之門扉”,現在是第一屆,方才口中的艦隊便是典禮中重中之重的一環。

這是一個於人類而言繁榮昌盛的時代——人類早已實現月球和火星移民的理想,並在其上構築了人類基地,且能在三者之間如公交車般方便地自由穿梭。

如今,火星上的基本生活條件已與曾經的地球無異了。但由於移民計劃消耗了地球上太多的資源,地球早已千瘡百孔,人類專門成立了一直負責從火星和月球上開發資源以補給地球的組織——地平線希望,以達到修複地球的目的,這項行動被稱之為“維藍計劃”。

地平線希望組織包括但不限於勘測部、器械部、資源部、穿梭部、拓荒部……其中,拓荒部較為特殊——它是在地平線希望中最年輕的“孩子”,晚於最早成立的勘測部十五年成立,其人員需要做的,就是拓開人類知識的荒土——探明火星的曆史和變化。

“我在啻蒼西養老院認識一個‘90後’,當然,是1990後。他跟我說,‘第零屆’叩響什麼什麼來著‘舉辦’時,當然,‘第零屆’隻是噱頭,那時候人類還沒組織這項活動。他還隻會和泥巴,連互聯網都尚未普及,更不會有如此壯觀的排場,就算有,平民老百姓也沒機會長長見識。”羅革感慨著時間的魅力,兩條相隔百個春秋的時間線以一種惟妙惟肖的方式鏈接到了一起,“短短100年,不過三代人,人類文明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二或三屆跨世紀典禮舉辦時,人類會不會早就衝出了太陽係,要和三體人來一次夢幻聯動呢?”

“差點被你編的故事繞進去了。”一直坐在一旁靜默的萊恩斯·莫拉長官抿了一口手裏的咖啡後,打斷了他的下屬——羅革的故事會。

“編故事?雖然的確不是老人家麵對麵對我說的,但這是宋安達船長告訴我的,德高望重的老船長你不能不尊重吧?”

在場的人剛要進入感概時間微妙的狀態,卻又被逗得哈哈大笑,但當聽到“宋安達”這個名字後,無一不浮現出悲傷的臉色,萊恩斯長官更是輕輕地歎了口氣。

“相信你們這幾天都被這項工作壓得氣喘籲籲了,放鬆放鬆吧!”羅革頓感自己說錯了話,以嚐試挽回歡聲笑語的氛圍。

羅革打開自己的背包,裏麵是讓所有人眼前一亮的啤酒和零食,盡管隻是廉價的配置,卻也讓大家喜笑顏開了起來。

“來之前我用門外的裝置速凍過了,保證大家喝得爽!”羅革豪爽地說。

所有人也不再追求什麼儀式感了,迫不及待地痛痛快快享受這場“盛宴”,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下,可沒什麼機會舉行哪怕像這樣簡單的聚會。

歡快的氣氛一直持續了很久,反正工作都做完了,適當放鬆也無可厚非——時間不知不覺中來到了23時47分,所有人就仿佛一家人看春晚一般,團聚在大屏幕前等待那精彩絕倫的一刻到來。

大屏幕赫然映著整整齊齊、不計其數、聲勢浩大的艦隊和衛星,在娓娓動聽的歌聲和祝福語的烘托下,人們的幸福和興奮達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