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入警營(1 / 2)

天漸漸暗了下來,大樓上的人差不多都走光了,下班了,機關院子外麵傳來陣陣的汽車喇叭聲和同事的說笑聲,隻有他還在辦公室裏,門緊緊關著,他在整理書籍、材料和一些個人物品,已經接到組織部門的通知,他下周就要退休了。

三十多年的時光啊,一晃就過去了,他就要離開工作崗位了,告別他熱愛的公安事業,真舍不得啊,但這對誰都一樣啊,誰都有要退休的一天啊,我何必這樣傷感,何必這樣舍不得啊?他在心裏這樣安慰自己。

《預審筆記》,一本發黃的筆記本從櫃子裏一排書中被無意抽出來,封麵上4個被描得粗黑的大字,歪歪斜斜,是他自己的筆跡,他禁不住打開厚厚的筆記本,密密的文字記載著他剛參加工作在預審科工作的點點滴滴,預審,現在的年輕民警對這個機構一定很陌生啊,

他的思緒禁不住如決堤的洪水,奔湧而出,那是一段難忘的歲月,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這裏常青經曆的最漫長、最難熬的一個暑假了,雙搶一過,農活開始少了,基本上不需要出去幹活了,父親依然歇不住,除草、打藥,排水,一天忙到晚,母親暗暗歎氣著急,兒子的工作一直沒有著落,雖然公家包分配,但是一直沒有消息,害怕莊子上人講閑話。

常青幹脆很少出門,白天看一些雜書,晚上也沒有睡意,昏昏沉沉,滿腦子是學校,同學。

畢業的7月季,校園裏彌漫離別的傷感氣氛,老天也配合得默契,雨下得特大,整個校園水流滾滾,擁抱、親吻、淚水。宿舍裏,大家都在整理衣服、被子、書籍等,有的工作已經找好,留在省城大機關、國營大企業的同學,抑製住內心的優越感帶著同情安慰回到小縣城的同學,被大雨困住沒有走掉的小莉、小劉兩位女生,溜到男生寢室,滿口酒氣,言語失態。

小莉,是個活潑的女生,在同一寢室老凱的配合下,和常青一起度過了不少快樂的時光,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在校園北門口吃鍋貼餃子,這是一位來自城市的女生,溫柔,恬靜,有時調皮,來自農村的常青始終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表白,後來,兩人漸漸疏遠了,但保持很友好的關係,在畢業紀念冊上,小莉以一行瀟灑飄逸的文字表達一種情緒,喊常青為大哥,那留言欄中字跡上麵斑斑點點,似乎是小莉的淚水痕跡。

小莉今天這樣瘋瘋傻傻的狀態,使常青有點氣惱,他狠狠地衝小莉發了脾氣,一時,小莉感到吃驚,啞然,整個寢室都靜了下來,有點尷尬的氣氛,多少年後,常青都為畢業這天晚上這一句怒吼感到內疚,心裏感覺對不起小莉,小莉當時一定很委屈,恨死他了。

別了,我的大學,別了,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走上工作崗位了嗎,常青時常在心裏默默叨念著。

一輛半新的客車吱一聲在路邊停下,車門洞開,湧下一大群人,常青拎著被子和木箱拚命地擠上車。

在等了幾個月後,終於得到通知,常青被分配到家鄉西南山區偏遠的一個派出所工作,一拿到派遣證,常青迫不及待去上班了。因為常青知道,這還是城裏遠房舅舅因為和局長老表有點沾親帶故的關係,已經七十多歲的舅舅,帶著常青,在一天晚上,氣喘籲籲地爬到5層樓,把家裏僅有2隻正在下蛋的老母雞,還有一些雞蛋、麻油等土特產送到局長家裏,不然也可能要等更長時間。

客車吃力地在彎彎扭扭的土路上爬行,卷起陣陣灰塵,不時停下,一些站在路邊焦急等待的人急忙擠上車,售票的是個中年漢子,聽常青說是到派出所工作,很是熱情,好不容易找到座位讓給常青。

翻過了大潭嶺,山路變得陡峭,前麵出現兩排參差不齊的各式各樣的建築,中間是一條狹長的街道,這就是湖山鎮了,是全縣八大區鎮之一,一條中心街道鬥折蛇行,彎彎曲曲,倆邊商埠林立,有一番山區集鎮特色。

派出所位於街道中間,前麵是兩層老式紅磚結構的樓房,後麵是家屬居住區,整個院落顯得幹淨、整潔。所長姓劉,50多歲的漢子,中等個子,是一位軍隊轉業幹部,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立過三等功,為人正直、熱情,看到常青手中的派遣證,連忙說道:我早就聽說了,分來個大學生,歡迎歡迎。於是召集大家到會議室,介紹常青和大家見麵熟悉。

所裏有6、7個民警,一個駕駛員,一輛破吉普,車子一般都是給所長到縣局開會使用,有時給區裏領導調走,一般民警辦案隻有靠兩條腿或者騎二八大杠了。

山區百姓是純樸的,一般沒有多少案件,頂多是一些鄰裏糾紛,很容易化解,但一到板栗、茶葉收購季節,四鄉商賈雲集,街道摩肩接踵,一些外地慣偷也蠢蠢欲動,這時候派出所是最忙的時候,每年都送一批到縣局拘留。治安最亂的要算是三線廠裏麵一批職工子女,他們父母這輩紮根山區,為國家軍工事業奉獻大半輩子,無怨無悔,可到了這代人,有的變得叛逆了,經常酗酒、曠工、打架,對周邊群眾家偷雞摸狗,有一天在街道劇場為了一個女生,兩夥人發生鬥毆,幾十人打成一團,直到派出所民警兩支手槍子彈在水泥地上劃出火星直閃,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