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朋友站在發掘現場邊緣,天空中陽光燦爛,清新的空氣彌漫。
在穿越草地前往正門的路上,露水弄濕了鞋子和褲腳。
他們身穿工作服,急於積累考古實踐經驗。
古惠主任與他們同行,頭發被一條紅白圓點花紋的圍巾束起,身著黃色短袍,腳踏巨大的綠色高幫靴。
她的裝扮總是讓小萱忍俊不禁。
每人手持小泥鏟、硬毛刷、鐵鍬和提桶。
趙德星站在新出土的牆前,為大家做最後一分鍾的指示。
“我們的任務是清理牆基和所有地麵部分,要認真細致。”
他咧嘴一笑。
“把這當作幾百年一次的春季大掃除。”
\\\"現在是秋季了。\\\" 歸藏指出。
“謝謝你的提醒,歸藏。” 古惠主任說。
小萱剛要說些什麼,忽然看見古惠那張紅潤熱情的臉從頭巾裏冒出,咯咯地笑了起來。
藍琪強忍住笑,小萱的咯咯笑似乎有傳染性。
“好吧,如果對你有幫助,你也可以把它當作幾百年一次的秋季大掃除。” 趙德星說。
“好了,現在你們看到的是房子的輪廓。”
他揮手指向整個遺址。
“包括牆、牆基和一小塊地麵。還有一些高起的地方叫平台。這些平台是用來砌房的,高度設計是為了排水和防潮。它們顯得如此高,是因為周圍的土地被活動磨損。文化層通常在平台外堆積,還會有些深紅色區域,周圍還有一些雜亂的地方,是房子崩塌後的石頭、磚頭和瓦片等。我不要求你們挖出這些東西,隻需清理泥土,露出遺址的真實麵貌。”
他望著他們。
“都清楚了嗎?”
所有人點點頭。五名誌願者在廣闊的遺址上排成一排,開始著手工作。
趙德星穿梭在他們之間,提出建議,鼓勵他們。
張連山踏入深邃的地窖,那裏延伸著一段扭曲的石樓梯,而趙德星則坐在牆頭上。
“怎麼樣,連山?” 趙德星問。
“想到這是某人的住宅,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張連山邊說邊將一鏟泥土倒入提桶。
“幾百年前,就有人像我現在這樣在這兒行走。” 他從提桶裏撿起一小物件,展示給趙德星看。
“這東西有用嗎?”
那是一小塊圓形的東西,一麵是平的。
趙德星接過放在手心。
“做得好。” 他說。“沒想到你居然找到了東西。”
趙德星將物品在手裏拋著說:“我會將它和其他東西一起存放。”
他微笑。
“如果你同意的話,我會在上麵加一個小標簽:發現者張連山。”
張連山笑了:“不麻煩啦。”
“說實話,你找到這樣的東西真是幸運。” 趙德星說。“其實,我們已經找到了不少人工製品。” 他搖搖頭。
“都放在活動房裏了,等一會兒我帶你去看看。”
“你怎麼知道這個村莊在這裏呢?” 張連山好奇地問。“我是說,劉明誠這個人八成是把它徹底覆蓋了。”
“我們是從老檔案裏了解的。” 趙德星回答。“我們還通過空中攝影得到一些線索。此外,我們進行了一些地質測量,找到了最好的開始點,另外有一隊誌願者幫助我們發掘。”
趙德星微笑。
“我們稱之為公眾培訓發掘。你知道,公眾可以是非常熱心的誌願者,就像你們幾個一樣。而且,讓非專業人員了解考古的過程也非常重要。”
趙德星站起身,“現在不應該高談闊論,我讓你們自己去領悟。當你們發現地下的寶藏時,隨時向我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