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華樞三立(1 / 1)

我們記憶永不是一個麵,也不是一條線,而呈現點狀隨機分布的,吳國用對華樞公司的回憶也是如此,在泡腳房裏,他不停的嘮叨,對於他的這種行業,我也似乎有點驚訝莫名了,我努力地跟上節奏,把事物人物之間的關係理清楚,每當迷糊的時候,總是借故打岔,但是,我的努力一直是白費的。

華樞公司有三個人,名字中都帶有立字,因此,被人戲稱華樞三立,至於真實原因,吳國用也不很確定。但是,他講起來,確也是精彩至極。

這三人分別是易湘之的表弟李友立,易湘之堂弟易自立,以及前文講的張是立,三立當中的前兩位是皇親國戚,最後這一位,啥都不是,但是,他有一顆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藐視一切的精神,最終也贏得了屬於他的名氣。

我們按照出場順序一一介紹,李友立,幾乎是最早跟隨他表哥創業的,他中專學曆畢業,在他那個年代,這也算是高學曆了,但是,從事知識販賣行業,是遠遠不夠的,這也造成了在後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

李友立早期的主要工作是給他表哥開車,早期創業的項目是圖書,也是華樞公司掙的第一桶金的項目,而且始終都是公司最重要的項目。後來,隨著萬重山的加入,公司開始了真正的販賣知識,即為一些要考鐵飯碗的人提供考試前的培訓服務,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黃金行業。

萬重山主抓考飯碗培訓服務,李友立就跟著他學習運營之道,在後來的日子裏,證明了一件事,就是隻要認真的學習,一般事物都能學會。

很快,李友立就學會了一些市場運營工作,當時的工作也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在高校裏帖海報、做講座以及在圖書館裏把宣傳單頁插進別人的圖書,又稱為三大法寶,看官們千萬不要小看這三條法寶,這後來成為了整個行業的致勝關鍵,把這三項工作做到位了,招生肯定不成問題。李友立成為了在這方麵的專家,並且隨著省分校的開設,他成了公司總的市場運營部,指導全國各地的市場開拓工作,地位逐漸抬升,從一個司機開始,成長為公司核心高管,一方麵是他夠努力,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個平台,沒有他表哥,他可不一定有這個機會。

在吳國用加入公司的那一年,李友立看中了網校,他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這似乎是在挑戰自己的短板,互聯網教育在當時有很多弱點,不易為學生有所接受,但他的野心蒙住了他的雙眼,即便是他表哥大力支持他,他仍然失敗了。

李友立在網校的第一年提出了業績增長10倍,從不到600萬的業績增到6000萬多,直到他下台,網校的業績仍然沒有到達6000萬這個數,實在讓人可惜,這跟其時行業競爭者的水平過高有很大關係,當年從事互聯網教育拓展的基本都是名校高材生,他們懂教育規律,也懂互聯網,即便是這些高材生,在互聯網教育行業,也是少有成功的。

時間久了,網校成了李友立的自留地,員工基本也都是他小弟,但是,他的這些小弟,並沒有一個因為他而掙到錢的,這裏說的掙到錢是指掙到大錢,很多錢的那種,這也是後來,他的小弟紛紛出走的主要原因。說實話,想當大哥,就要有大哥的樣子,想讓人站自己的隊,就必須有額外的金幣發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