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劉辯的繳文便傳天下,群雄蠢蠢欲動,曹操在自己的府邸之中擊掌大喜“不愧是子麟賢弟,竟然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救走了陛下和太後,這下看老賊還怎麼玩?”
興奮過後又不禁有些著急起來:如今西漢有子麟賢弟為靠山,強秦之勢已成,這董賊也奔噠不了幾天了,而我堂堂七尺男兒,怎能居於逆賊之下。
與此同時,袁府眾人齊聚一堂,袁隗沉重道:“董賊淫威日盛,我袁家在京中雖勢力龐大,但終究奈何不得董賊,長此以往,必將消亡。”
袁逢接著道:“我袁家雖然四世三公,但在京城之外,卻沒有立足之地,為防止董賊清除異己,當有一人在外籌備重兵,以震懾董卓。”
袁術左右看了看,眼珠子一轉,笑嗬嗬的道:“那還不容易,隻要將我送出京師,以袁家的聲望,登高一呼,從者如雲,屆時怕是董卓也不敢輕易招惹我袁家。”
袁逢點點頭道:“公路言之有理,況且現如今公路官小職微,董賊必然不會在意。”
袁隗卻搖了搖頭道:“雖然有袁家威望在,但還是要讓族中有領導才能的後輩出去,這樣便可快速鞏固勢力。”
袁隗說著看向了袁紹,族中眾人亦看向袁紹。
袁紹這才站出來開口道:“我手下有數名謀士,皆王佐之才,定能助我成就一番大事。隻是……若我離開京城,董賊必會在朝堂上為難叔父等人。”袁紹麵有憂色地說道。
袁隗擺了擺手,“無妨,隻要你能在外站穩腳跟,我等在朝中便還有周旋的餘地。此事就這麼定了。”
袁紹拱手領命,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數日後,朝堂之上,董卓劍履上殿,劉協嚇得大氣不敢喘,群臣亦低眉順目,生怕不小心惹惱了董卓,人頭不保。
董卓鷹視狼顧,遍觀群臣後,幽幽道:“昨夜,陛下招本相國進宮議事,言道:袁紹清除宦黨,有功於社稷,然陛下登基後,一直忙於政務,未曾封賞。”
說到這裏,董卓笑嗬嗬的看著袁紹道:“恭喜本初,得陛下青睞,封本初為大司農(九卿之一,掌管朝廷財政收支等。)。”
袁紹一聽心裏暗罵:朝廷財政皆被老賊掌握,大司農豈不是一閑散之職。
心裏雖然暗罵不止,但嘴上隻能謝恩接受,不料董卓接著道:“至於司隸校尉,西園校尉等職位,便不勞煩本初受累了。”
袁紹一下子怒從心起,一個沒控製住,大聲罵道:“匹夫,安敢欺我?”
董卓笑容轉冷道:“汝敢抗旨?”
袁紹冷笑道:“誰人不知,如今朝中旨意,皆汝之意?本將軍今日便是抗旨,汝待若何?”
董卓氣的哇哇大叫:“好你個袁本初,本相國賜汝九卿之位,汝反而與本相國叫板,左右,於我拿下此獠!”
而此時袁家一脈的人皆站出來勸阻,:“相國息怒,此事容後再議,本初年幼無知,待回到家中,我等再慢慢相勸。”
董卓見袁家在朝堂上這麼多人支持,心中暗下狠心,早晚將袁家連根鏟除,臉上卻怒色稍減道:“本相國念汝鏟除宦官有功,且不與汝計較。”
袁紹翻了個白眼,甩袖離去。
董卓不去看袁紹,轉而又對曹操道:“孟德,陛下旨意,封汝為驍騎校尉,汝可願?”
曹操出列,先施了一禮道:“承蒙陛下和相國栽培,臣不勝感激,但臣寸功未立,怎敢無功受祿。”
董卓一直覺得曹操是真心投靠自己,所以有心栽培,卻不曾想,曹操如此不識抬舉,董卓有些惱怒。
但是董卓麵上卻未曾有任何表現,依舊笑嗬嗬的道:“孟德如此高風亮節,該賞,傳令,加封曹操為萬戶侯,賞千金。”
曹操已然決意離開京城,便不會接受董卓的任何封賞,遂道:“還請相國收回成命,操方才說過,無功不受祿,若如此操心難安,若相國有心,待操立下功勞之後再封賞不遲。”
董卓此時心裏已經很不舒服了,但還是強忍著作罷道:“陛下憐本相國年事已高,封為郿候,往後有事上朝,無事便在郿鄔修養。”
散朝後不久,侍衛匆匆來報,袁紹逃出京城,往冀州而去,董卓怕放虎歸山,急忙命人追殺,然袁紹本就掌管京師防衛,統籌八關人馬,一路暢通無阻,帶著手下幕僚及將領,而且也帶走了不少兵馬,董卓追之不及。
而此時,朝中群臣也勸阻道:“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天,若相國逼迫太盛,袁紹登高一呼,則山東諸侯群起響應,成為相國大患,不若封一郡太守,既得安身之所,袁紹必然不會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