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耄耋創作情不減 蘭州畫展響西北(1 / 1)

文藻對山水的熱愛,對大自然饋贈的一片春色,讓文藻湧起無數靈感。

在特殊時期,即使他有成百上千的畫作,但還是沒有留下來,隻有一些題畫詩,流傳了下來。

比如在昆明時為部隊領導治療頑疾成功後,領導邀請文藻遊滇池,登龍門,上金殿,訪下關,入石林,為此應酬寫生,其中一首《畫虎題贈退休解放軍軍官》膾炙人口:

顧盼生姿氣象雄,海天長嘯想英風。

買牛賣劍銷金甲,遙頌當年百戰功。

這首詩雖然是寫給別人的,但又何嚐不是寫給他自己的呢?

後來,有感祖國山河變遷,日子越來越好,三上龍門時,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之下脫口而出七律一首,讀來讓人豪情萬丈:

七旬又八上龍門,眼底滇池闊浪奔。

難走火車通緬越,北行鐵道達成昆。

雲山曆亂留陳跡,煙水空濛繞夢魂。

乘興登臨攜二子,滄桑千古更誰論。

烏雲終究遮擋不住太陽。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藝術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

“解衣磅礴眾揮毫,時序翻新技藝高。

一片春暉宏四化,百花齊放看今朝。”

這首詩表露出文藻對百花齊放新時代的喜悅,同時也表達出他蘇軾般淡泊豁達的對黨忠貞不渝的真摯情懷。

丹青不知老將至,畫山畫水筆難休。

文藻決定在晚年抓住最後的創作激情,創作心中念念不忘的《蜀山謠》。為此,七十八歲登雲南龍門,八十歲來到年輕時候川西戰鬥過的川西,隨後又來到黃土高原。祖國秀麗山川,讓他決定畫一幅家鄉山水長卷。

文藻的第二個春天,隨著他來到五兒居住的蘭州,藝術之花開始蓬勃綻放!

五子堯輝相,來到蘭州後,曆經磨難,在繪畫藝術上,或許基因裏自有一番天賦,在自身努力下,考上了西北師範學院,學習油畫,又師從常書鴻、韓天眷、劉常清、黃胄以及家父堯文藻的中國畫傳統技法,將西畫、中國畫巧妙融合,擁有極具個性的獨特的繪畫技巧。

常書鴻在抗戰時期曾來內江舉辦過畫展,與文藻多有交集。文藻五子堯輝相來到蘭州學習繪畫後,常書鴻更是不遺餘力將所學所思傾囊相授,這使得堯輝相在繪畫創作技巧上進步神速,很快在西北繪畫界立足了腳跟。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藝術春天來臨了。已是八十高齡的文藻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曆,決定創作醞釀心中七十年的為蜀山立傳的宏偉願望,體驗一把先賢“咫尺有千裏之勢”的大境界、大格局、大氣勢的宏大追求。

在五子堯輝相的幫助下,文藻用五天的時間,在直徑一米的小圓桌上完成了15米長的山水橫幅《蜀山謠》長卷,回想起少年宿願,夢想成真,文藻百感交集,興奮不已,即興在《蜀山謠》畫卷上題詩:

遙山遠水映柴門,慚是堯皇後代孫。

敗筆一枝隨意寫,岸頭新綠長新痕。

隨後又在《畫鬆》賦詩吟誦:

枯枝鐵杆幾千秋,雪壓霜摧誌未酬。

一得春風新葉綠,法天天相地自風流。

那時文藻雖然是自由身,但限於當時條件,市場上幾乎沒有宣紙,沒有好的紙張,文藻就買兩角一張的夾江紙來用;沒有顏料,隻能用撿來的水彩或廣告顏料來替代。

經過一年多的創作,1981年國慶節(10.1—10.15),《堯文藻山水畫展》在蘭州大獲成功,其中文藻和五子堯輝相合作創作的一幅山水畫獲得眾人好評,文藻為此題詩雲:

西出陽關路幾程,祁連風雪馬蹄輕。

白頭欣訪絲綢路,步履初經細柳營。

瀚海湧來千佛島,鳴沙濤出畫圖宏。

攜子身出山陰道,揮灑淋漓筆縱橫。

由於文藻的作品深受市場歡迎,11月,文藻山水畫展再次在蘭州舉辦。在畫展期間,外賓參觀者不少,獲得尼泊爾國王、日本真山雲子索畫帶回,並在日本獲得外賓爭先拍照留戀的盛況。

文藻集畢生所學,還在這一年還撰寫了《中國畫六法淺說》一書,並被蘭州飛天書畫院聘為顧問。

文藻在蘭州的兩次畫展,除當地“飛天畫會”讚助大力宣傳外,畫友黃正、馬牧等都從各方麵積極幫助,或題詩,或寫文,才圓滿完成如此盛舉。四川內江畫家,再次聲名遠播,飲譽西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