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睡門口啊,來我家吧。”
鄰居是一個六十幾歲的阿婆,她輕輕搖醒睡在地墊上的劉童,一臉關切。
“沒事的,阿婆,忘記帶鑰匙了,家裏沒有人,我就先在門口待一會,要是我不在門口的話,媽媽找不到我要發火的。”
鄰居阿婆沒有再勸,她經常聽到隔壁打孩子得聲音,一開始她看到了會勸兩句,年輕夫妻會大聲嗬斥:”關你什麼事,我們家教育孩子,滾遠點。“
盡管孩子的哭聲不大,她知道劉童的父母,是那種她也不敢招惹的人。在她的印象裏,所有人幾乎都不跟這對小夫妻交流,他們也偶爾在家。
隨後,阿婆回家拿了一個毯子,披在他的身上,還好是夏天,並不冷,樓道的瓷磚上放著踩腳墊,蜷縮著的小孩剛好可以睡在上麵。
這個叫劉童的小孩,今年13歲,父母都在,隻是誰也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去照顧自己的孩子。
他們經常為了盛一碗飯,拿一個東西而爭吵,一個要玩遊戲,一個要打麻將,所以,大家都不管,有時候兩個人吵架還把火氣撒到劉童身上。
吃飯的話,家裏有什麼吃什麼,隔壁鄰居有時候會給點飯,可還是經常會餓肚子。
父親玩遊戲玩得出神,跟他說話永遠聽不見,有時候媽媽喊他不聽,就直接甩一巴掌在劉童的臉上,哇得一聲,嚎啕大哭,盡管很委屈,但是劉童的爸爸就跟聾了一樣,絲毫沒有反應。
過後,他還會暴躁地喊叫:”煩死了!“
隨即,劉童的媽更加暴躁,”不許哭!“
牆角的櫃子下,壓著劉童一疊獎狀,題目總是很簡單,必然會有一個答案,可是他的生活沒有緣由地痛苦。
學校裏的家長會,父母從來沒去過,老師更是聯係不上他們,他們直接把老師拉黑了。
在沒上學的時候,他們互相推諉,終於上學了,他們認為就是老師的事了,上學了還需要家長來管麼,那要學校有什麼用,還不如早點出去打工養活父母。
沒錯,劉童的父母才35左右,他們沒有上過什麼學,在義務教育階段就不太想念書了。
父母的父母也是如此,他們瞧不起念書的人,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給別人打工,既然都是打工,早打比晚打賺得更多。
從出生起,他們就在盤算著,怎麼才能花最少的錢,讓劉童長大,收到更長遠的回報。
時間不是一瞬間就過完的,每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天要吃三頓飯,麻煩,尤其是小的時候還要人帶,不帶就會死,死了就很浪費。
那就隨便養養,總是被扔在一邊,哭了就扔點吃的,生命的本能還能讓人餓死?
敢調皮?試試?
當然啊,劉童是遠近聞名的乖孩子,是別的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他懂事得很早,從有記憶起,大概三歲左右,就知道怎麼做才能減少挨打。
讀書是劉童唯一的樂趣,老師講的那些有名的人物,讓他既欽佩又羨慕,他也想要成為那樣的人。他暗暗期待,自己要讀很多書,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生活,有多遠呢,天涯海角不知道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