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們有些人知道是什麼了,在2018年的印邊衝突上有了許多的好兒郎。

1.祁發寶

男,1978年3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69316部隊部隊長。 他秉承軍人熱愛祖國、紮根邊防的初心,軍校畢業後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阿裏地區工作,在平均海拔4500餘米、高寒缺氧風力強的惡劣環境中,一幹就是二十多年,執行任務時40餘次遭遇暴風雪和泥石流,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衛國戍邊的決心始終不移。他真情帶兵育人,把戰士當家人,他所在的團堅持“對峙時幹部站前頭、戰士站後頭,吃飯時戰士不打滿、幹部不端碗,野營時戰士睡裏頭,幹部睡風口”的不成文規定,戰士們都說“部隊長就像自己的兄長一樣”。他禦敵守邊、英勇無畏,2020年6月15日晚,在加勒萬河穀與越線外軍交涉時,他寸步不退、拚死搏鬥,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終因寡不敵眾陷入包圍,被外軍殘暴攻擊致重傷昏迷,踐行了“縱使前進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的錚錚誓言。 曾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

幾名邊防官兵張開雙臂,組成一道“人牆”,用血肉之軀攔著企圖越境的印度軍隊。

來勢洶洶的敵人黑壓壓地擠滿了河灘,他們拿著鋼管、棍棒和石塊,攻擊著邊防戰士。

站在最前麵的團長祁發寶被砸得鮮血淋漓,腦袋上豁開了一個大口子,但他仍然穩如山嶽,死死捍衛身後的國土。

“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這次衝突,讓身先士卒的祁發寶身受重傷,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這四名優秀的邊防戰士也在戰鬥中壯烈犧牲,長眠在了邊境線上。

大地無言,以沉默的姿態見證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守護。戰友犧牲後,祁發寶帶著沉甸甸的責任和戰友未盡的愛,再次踏進了邊疆的風雪之中。

人們再次見到祁發寶,是在2022年的一期《新聞聯播》中。

他依然是一頭幹淨利落的短發,目光堅毅果敢,肩上的兩杠四星熠熠生輝,彰顯著他今時不同往日的身份。

人們為祁發寶的晉升感到高興和驚歎,但鮮少有人知道,從一名普通戰士到副師級的大校,祁發寶用了整整25年的時間……

紮根邊疆:清澈的愛隻為中國

1997年,甘肅小夥祁發寶以新兵營軍事科目考試第一的成績,從烏魯木齊陸軍學院畢業。作為一名優秀的新兵,祁發寶的前途無限光明。“好樣的!小夥子,你想去哪個部隊服役啊?”首長問祁發寶,對這名新兵的去向十分好奇。

當時的祁發寶才十八歲。軍營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誌,讓他如一株小白楊一般迎風挺立。

聽到首長的問話,祁發寶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期待和向往:“我希望能去到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有一名高水平的主官,能跟他學到真本事。”

說完,祁發寶又補充了一句:“苦一點累一點我也不怕。”說這句話時,祁發寶的心裏充滿了萬丈豪情。很多年以後,他再提起自己當初的選擇,仍然是同樣的心境。

就如他自己所說,他是農民的兒子,學曆不高,也沒什麼大本事,但是吃苦,他卻是不怕的。祁發寶出生於甘肅武威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以務農為生。和土地打交道的人,大多數都是心眼兒實誠的勤快人,祁發寶也不例外。

因為家裏窮,老的小的都是勞動力。祁發寶上學之餘,還要幫家裏幹農活。村裏人碰到費力氣的活兒,祁發寶也會熱心地去搭一把手。

農村的生活乏善可陳。除了上學和下地幹活之外,祁發寶最喜歡的就是玩玩具槍,扮演士兵。他想好了,等他長大,他一定要參軍入伍。

祁發寶上小學時,他的哥哥祁發福進入了軍隊。當時,兄弟倆正在田裏犁地,聽說村裏來了征兵的人,祁發福二話不說就將趕牛的鞭子插進了地裏。

祁發寶的視線裏,就隻看見哥哥一邊放下褲腿,一邊奔著祖國而去的背影。

哥哥先自己一步當了兵,祁發寶急得不行,恨不得立刻就飛到部隊,但他年紀尚小,就隻能老老實實背著書包上學。

為了過一把當兵的癮,祁發寶想了一個好主意:為學校義務“站崗”。當時,祁發寶才十五歲,小少年的臉上稚氣未脫,像模像樣地拿著一把玩具槍站在校門口,站得筆直筆直的,目光炯炯望向前方。

別說,還真有那麼一股子軍人的嚴肅樣兒。懷著參軍報國的夢想,祁發寶按部就班地完成了高中學業。因為家裏拿不出上大學的學費,祁發寶幹脆不上大學了,急哄哄地報名參軍去了。

祁發寶在烏魯木齊陸軍學院摸爬滾打了一年,再苦再累的訓練,他都扛過來了。小時候的夢想就像是一雙隱形的手,溫柔地推著他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