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光是利誘行不通,那便加以威逼。
“臣有一事方才未曾言明,仙君除了賜下自救之法,也還留下一道預言。”
“是何預言?”
他冷聲道:“若是官家不遵法自救,此番大宋必亡,屆時二聖皆為金賊俘虜,餘生將會受盡屈辱。”
時不我待,每延誤一刻,破城的危機便會多上幾分。
郭京不想在他這兒浪費時間,遂將他即將麵臨的遭遇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
趙桓頓時臉色鐵青,就差沒有當場命人把郭京拖去砍了腦袋。
他本就生性懦弱,又怕此番真是仙人指路。
畢竟郭京說得有鼻子有眼,連細節之處都能說清楚,若是此事為真,那便萬萬不可斷了自己最後的生路。
見他且在猶豫,郭京繼續道:“仙君知你定不會相信,是以留下了驗證之法。”
“果真?如何驗證?”
“很簡單,此番你若假意令何太宰或李侍郎前去金營議和,金賊必會同意。”
“條件呢?”
“其條件便是讓你親自前往商談,除了賠償銀錢,還會提出拿帝姬、親王作為賠償。”
趙桓聞言頗為驚喜,“如此說來隻要寡人親自前去議和,金人就會退兵?”
好家夥!這時候還想著議和,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他沒好氣道:“別做夢了,那不過是金賊的緩兵之計,不管你拿什麼賠償,他們都不會滿足,結局已然注定。”
趙桓瞪眼瞧著他,心道:這廝竟敢如此與我說話,就不怕寡人砍了他腦袋?看來確實有所依仗。
郭京繼續威脅道:“官家若是還不做決定,本真人隻好遵循仙君指示禦風而去,左右看不得國破家亡。”
“郭卿勿惱,寡人依你便是。”
二人回到文德殿,當趙桓提出要派遣何栗前去金營議和時,何栗當即嚴詞拒絕,並一力主戰。
“何太宰無須動怒,不過是假意求和,實為緩兵之計,探其口風罷了。”
何栗這才不予反對,卻說什麼都不願意動身前往。
反倒是李若水挺身而出,自請前去。
郭京不放心城外戰事,又說動趙桓親自上城樓慰問兵士。
城中百姓得知官家親自督戰,更是群情振奮,一掃此前絕望之色。
而此時的宣化門外,屍體早已堆積如山,有金人的,自然也有大宋的。
鮮血染透了護城河岸,連同護城河中都已變得猩紅一片。
好在金人的這一輪攻勢已然結束,大宋扛下來了!
金兵雖說個個驍勇,但他們並不擅長攻城之戰。
史書中若非郭京的一係列騷操作,汴京城再堅守十天半月根本不成問題,未必就沒有轉機。
因為郭京的突然變化,曆史的車輪也在這一刻改變了方向。
城牆上,張叔夜渾身浴血,與眾多士兵一樣,正癱靠在牆垛上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