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對世界作嘔。
今天看完了《滄浪之水》,這本書講的是官場的“天然規矩”下一個人迫於現實的改變。他由“人民公仆”變成了最大的“人民公仆”。改變的過程讓人覺得真實且無可奈何。在那個時代具有高學曆研究生畢業的他由於一句為人民好的話,觸及到了上麵的利益,坐了好幾年冷板凳,由於想給孩子好的生活環境,當起了自己心裏瞧不起看不上卻比他過的好的“豬人狗人”,一次偶然的機會,給了他一路晉升的機會,他摸著這條像上的藤蔓,一路飛升,能讓他一路飛升的原因不是他專業基礎,不是他刻苦努力,也不是他為人民著想,而且他摸透了人隻會為自己考慮這一條社會潛規則,摸透了不能對所有人所有事抱我幻想,這其中多虧了小說神一樣的人物晏老師的幫助。他成為了現在社會上所謂的高官之後,他發現自己和別的高官一個樣子,他想做出改變,可這幾十年的老規矩,不是他一個人能改變的,一改革就會牽扯到很多人的利益。於是,他也一樣,和千千萬萬個人一樣。曾經的那個自己早已在他兒子燙傷沒人探望而別人的女兒有一堆花籃等的多重強烈對比下悄無聲息的消失的無影無蹤。社會沒有變,“自己的改革”倒是非常成功。
《王陽明三部曲》中暗示當官的要麼是賊人,要麼是苦蟲兒。
作者算不上苦蟲兒,也算不上賊人。
世界是殘酷的,社會是殘酷的,這讓我更深刻的理解官場,理解這些本來知道的“道理”。
反觀社會中的人類,我們何嚐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著對自己有利的話,做著對自己有利的事兒,強烈的證明著自己在世界的存在性,於是人類保留著每個人獨有的“人格魅力”,思考的習慣,做事的習慣,一切都從自己出發考慮,但是每個人都滿滿的仁義道德騙著別人,更騙著自己的內心,久而久之,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私的,而且都覺得自己無比善良,仁義道德成為了每個人都讚揚的事兒,殊不知仁義道德離我們越來越遠,利來利往深深的被仁義道德厚厚的掩蓋著,很少有人承認它的存在。就像我們隻看得見美麗的天空,呼吸得到新鮮的空氣,大家平時看不見多層岩石的樣子,不知道土壤的觸感一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螻蟻不知道人類的存在,但人類可以決定他們的生死。植物不知道人類的存在,但人類可以決定它的死活。小狗點頭嗬腰有的比人活的都好,小貓任人擺布有人比人地位還高,驢子努力拉磨會有飯吃……它們的生命任我們主宰。
我們也要像小動物一樣討世界喜歡,討世界喜歡不是?
人們入土為安,卻希望死後上天堂,就像活著的時候滿嘴仁義道德,心底卻無限算計。
頭紮在土裏太久讓我作嘔,把頭拔出來還是久久不能平複。
世界好啊!開著的花,大大的樹,陽光明媚,星光點點,月亮彎彎,我走在路上感受著世界的氣息,卻不敢細想,也不能細想,盡管土地裏的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