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他造的導彈瞄準中國,我造的導彈保衛祖國-梁思禮(2 / 3)

1941年,梁思禮畢業於耀華中學,這是他生命中的又一重要轉折點。盡管家庭經濟更加困難,但王桂荃堅信教育的力量。她憑借著堅毅的意誌,通過朋友的幫助,申請到了美國明尼蘇達州嘉爾頓學院的獎學金,這是梁思禮留學之路的關鍵一步。

然而,留學並非易事,尤其對於一個年輕的男孩來說。王桂荃將唯一留給梁思禮的一點兒錢交到他手中,告訴他一切都要靠自己。這是母子之間最後的一麵,充滿了堅韌和決心的告別。

梁思禮踏上了命運之舟,漂洋過海,前往陌生的美國。他帶著母親的期望和自己的夢想,麵對未知的挑戰和機遇。這段旅程充滿著坎坷和曲折,但王桂荃的愛和堅韌為他提供了前行的力量。

堅韌之路:梁思禮的美國留學征程

梁思禮最初踏上美國的土地,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然而,命運卻為他布下了重重的困難。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導致中美關係中斷,他失去了與家人的聯係,仿佛被孤立在異國他鄉。

在嘉爾頓學院,梁思禮不得不兼職工作,生活的艱辛讓他洗碗、端盤、擔任救生員,每一分每一秒都為了維持生計。然而,他從未動搖,堅韌地扛過每一天。

原本在嘉爾頓學院獲得獎學金的梁思禮,後來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懷抱著報效祖國的工業報國夢想,他放棄了獎學金,選擇領取微薄的盟國津貼,轉入普渡大學學習電機工程。這一決定,意味著更加艱難的道路,但他毫不猶豫地邁出了這一步。

在普渡大學的校園裏,梁思禮度過了兩年的光陰,兢兢業業,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甘泉。盡管學業艱巨,他卻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原計劃三年的課程,1945年,他懷揣著碩士學位榮譽畢業,但這僅僅是他追求知識之路的開始。

梁思禮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對科學的熱愛,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他決定繼續深造,前往辛辛那提大學,專攻自動控製。這一領域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梁思禮心懷堅定,不畏困難。

在辛辛那提大學的校園裏,梁思禮投身於自動控製的研究中。他日以繼夜地努力,為了追求更深層次的知識,為了將自己的能力推向極致。1947年,他獲得了碩士學位,這是對他堅持不懈努力的最好回報,然而,他的求知之旅依舊沒有止步。

兩年後的1949年,梁思禮終於取得了博士學位,這是他堅韌奮鬥的又一座高峰。他的博士論文在自動控製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成為中國工程科學領域的傑出代表之一。

堅忍與複興:梁思禮的祖國之路

繼博士學位的獲得後,梁思禮內心燃起了回國的強烈願望,他急切地渴望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得知了新中國的成立消息,這個消息讓他激動不已。

梁思禮並沒有在留學的船程上止步於知識的追求。他與其他留學生一起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途中,他得知了新中國的成立。這個時刻,是梁思禮畢生難忘的瞬間。他立刻決定製作一麵臨時國旗,用自己的方式慶祝這個曆史性的時刻,把新中國的誕生銘刻在心底。

盡管他的專業是電機工程,但回國後,他被分配到郵電部研究所,負責設計無線電天線。梁思禮心懷家國情懷,全力以赴,積極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