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中國導彈之母-祝學軍(2 / 2)

她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實驗室裏,這一堅持就是八年,八年後,祝學軍終於成功了,她終於弄明白了錢學森理論的彈道原理。

弄清楚了原理,下一步自然就是研發,至此,祝學軍便開始了導彈的研發工作,也就是後來我們見到的東風17這款導彈。

剛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看好她,當然過去的八年裏,祝學軍早就習慣了他人的冷眼旁觀和打擊,她堅信這個項目會成功。

在她的心裏,既然她可以用八年時間去證實這套理論是可信的,那她就可以再花八年,把這個項目研發出來!

時間她有的隻是,隻要她堅持,一切都不在話下!

對於這個項目,祝學軍非常的重視,那個時候她們都沒有電腦,所以項目的每一個數據都需要人工計算。

從始至終可是人力算非常的枯燥且繁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的項目不斷的有人退出。

加上不斷的失敗,漸漸的大家都失去了信心,認為當初推算出來可行可能隻是個誤會或者意外,每當這個時候,祝學軍就會站出來鼓舞大家,給大家信心。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鼓勵中,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在失望重燃希望再次失望中不斷盤旋,終於,她們開始成功的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這讓大家再次充滿了鬥誌,在團隊合作下,他們開始越發的順利,直接來到了最後一個難題,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就是改變導彈的飛行軌道。

想要改變這一點,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壓強,但是這一點他們測試過無數次,都沒有成功。

因為壓強沒有辦法人為控製,他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優化修改導彈的發射係統。

東風17成功亮相

在祝學軍的帶領下,她們團隊最終還是戰勝了這個難題,成功的研發了東風17導彈。

2019年閱兵儀式上,東風17首次亮相在全球人麵前,毫不誇張的說,這個導彈就連軍事力量強大的美國也無法攔截。

它的成功誕生,讓我國的軍事力量更上一層樓。

東風17之所以連美國都會害怕,是因為它一旦靠著自己本身的機動性發射成功,進入大氣層後就會開始滑行。

這種滑行方式就像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打水漂,你根本無法判斷的它的方向和軌跡。

東風17的優點當然不隻是隻有這一點,它的攻擊能力也就是打擊範圍也是一頂一的強,可以說一旦它發射,亞洲大陸上所有的國家都在它的攻擊範圍內。

它發射的時候,其他國家可以知道它的發射地點和降落地點,但是卻判斷不了它的飛行軌跡,因此根本無法攔截。

所以我國網友們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名字,叫做“東風快遞”。

東風17號導彈雖然外形不大,但是卻可以讓其他國家的防禦係統形同虛設。

目前放眼整個世界,盡管美國在軍事上有一些成就,他們的導彈也比我們先出現十年,但是我們有了東風17後,我們的這款導彈直接領先世界三十年!

在東風17後,祝學軍帶著她的團隊在東風17的基礎上,新研發了五種導彈。

如今我過的導彈技術不僅讓整個世界刮目相看,也讓他們開始心存畏懼,不再輕易挑釁。

雖然2009年錢學森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留下了希望,祝學軍抓住了這份希望,帶給了整個國家希望。

她說她的夢想和父母的期盼一樣,就是做一個國之棟梁,可以為國家付出自己的努力,她隻想中國越來越好!

寫在最後

對於祝學軍,美國人對她的評價是“她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女人,比導彈還可怕,她才是最大的阻礙”。

對於這樣的評價,祝學軍欣然接受,她認為這是對她能力的認可,也是對她這麼多年心血的認可。

對於中國來說,東風17號就是一把能夠擊穿所有敵人的利劍,有了這把利劍,任何防禦係統都不值一提。

同時它也是中國對世界的嘶吼,是中國對所有反導係統的警告,如今的中國早已搖身一變!

對於祝學軍的付出,國家獎勵了她三百萬元,這些錢她沒有拿去享受,反而是悉數用在了後麵的導彈研究中。

今天的中國,軍事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當然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付出,如果不是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崗位,不斷的研究、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革,就沒有現在的成就!

前有革命先輩們為了我們的和平安定浴血奮戰,後有科研人員們為了我們的尊嚴夜以繼日,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安定生活!

要我說,現在的人就不該追什麼娛樂明星,而是應該追她們這群永遠不會塌房的科研人員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