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還介紹他到窯廠裏當炊事員,讓他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還有社員冒著酷暑往返六十公裏為他送來食物。
孤身一人飄零在異地他鄉,葉連平非但沒有受到排擠,反而受到了所有人的善待和幫助,這份沉重的恩情也讓他對這裏生出了深厚的感情。
1978年,葉連平接到了回城的通知,他本可以回到城裏好好安度晚年,然而他卻堅定地選擇了留在這裏,並走上講台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老師,後來他更是無數次放棄了調任重點中學的機會。
葉老師已經在三尺講台上堅守了整整45年,他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會倒下,隻能爭分奪秒地和時間賽跑,他希望這裏的孩子能夠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人生,如今在這片熱土上,無論是鎮裏的校長還是醫生,有一大半的人都是他的學生。
1991年,葉老師到了退休的年齡,離開前他看著講台下那一雙雙殷切求知的眼睛,內心頓時五味雜陳。
退休後的幾年裏葉老師也沒閑著,如果哪一位老師臨時有事沒法來上課,他總是第一時間頂替上來。
直到十年後,他偶然之間看到了學生的成績單,發現他們的英語考得一塌糊塗,因為農村學校各項硬件設施跟不上,導致學生們的英語十分薄弱,很多孩子小學畢業甚至還認不全26個英文字母,於是會說一口流利英語的葉老師決定親自上陣。
隔天,他就騰出了自家的一間房,開始免費為村裏的孩子們補習英語,和藹可親的葉老師經常在私下裏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但在課堂上也是出了名的嚴厲,調皮的男孩被他訓斥的淚流滿麵,但葉老師卻絲毫沒有心軟。
他將這一生都奉獻給了這裏的孩子,拚盡全力隻希望他們可以走出這個落後的地方,去看一看外麵廣闊的世界。
三十餘年來,他資助了上千名學生,為留守兒童的花銷甚至超過了三十萬,而他卻和妻子住在低矮破舊的平房裏,屋子裏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大愛的人,卻依舊避免不了遭到人們的謾罵,隻因為他成立的免費補習班擋了很多人的財路,但是他從未將別人的詆毀、羞辱放在心上,甚至對此充滿了驕傲與自豪。
因為葉老師的高教學質量,慕名前來補習班的學生越來越多,人數一度多達150餘人,為了給學生們上課,他經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甚至批改作業直到淩晨。
每天長達11個小時的工作量,就連很多正值壯年的老師都堅持不下來,但鮐背之年的葉老師卻從未耽誤過分毫,在他心中“教師”這兩個字早已不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項十分偉大且有意義的事業。
葉老師用自己一生的堅守和心血,改變了一個有一個孩子的命運,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希望,然而記者卻不明白他付出了這麼多,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呢?
葉老師卻小心翼翼地從抽屜裏取出一張紙條,仿若那是價值萬金的寶貝,記著攤開紙條,隻見上麵歪歪扭扭寫著幾個大字——“父親節快樂,葉老師”。
這是一個年僅六歲的小朋友送的,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也不是多麼貴重的禮物,卻讓葉老師感動得濕了眼眶,這簡簡單單一句話,就是他教書幾十年最好的回報。
自從走進教室那一刻起,孩子們便將葉老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每年過生日時都有幾十個學生特意跑回來為他慶生,他們之中有人喊“爺爺”、有人喊“父親”。
後來,葉老師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並獲得了全國道德模範,10萬塊的獎金被他全部拿出來,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用來幫助那些成績優異卻又家庭困難的孩子。
四十多年來,葉老師筆挺的腰杆已經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彎了下去,走路也無法再大步流星,但那免費課堂裏的讀書聲卻從未間斷。
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他,依舊堅守在這三尺講台之上,時間在悄悄的流逝,但他在孩子們的心裏卻成了那麼永不熄滅的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