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交易製度設計及其漏洞(1 / 1)

我們的資本市場,基本上是照抄美國的交易製度設計的。但是,為了實現資本市場為實業經濟募集免費的資金,做強做優做大實業經濟,一開始就是為了給上市公司輸入資金,所以上上市公司必須連續三年盈利,而且不低於一定的數額才能上市融資。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製度設計就傾向上市公司,或者說大股東。這給以後的坐莊者,圈錢套現者,留下了方便之門或者說監管漏洞。

股票發行要有盈利和數額的要求,發行股票能募集免費資金,這資金不需要償本付息。前麵說過,股票交易就是買賣空氣,也就是說,用概念或者說空氣就能換到真金白銀,你難道不會發狂嘛!這絕對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人人都想發行股票,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實在沒有條件了,也要做假材料上,被監管發現怎麼辦,你懂的。

這種製度設計下,錢不需要努力工作,不需要努力經營,編製概念,創造新名詞就可以了。既是真有好項目,募集來的用在項目上還的好幾年才能有回報,要是市場環境變了,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還不如趁發行股票的時候,熱度這麼好,套現落袋為安好。或者把募集來的資金想辦法分掉也不錯。市場的種種怪像和奇葩的故事就漫天飛舞。投資者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T+0和T+1交易製度

在T+0的交易製度下,股票連續漲停基本上很難做到。漲停需要大部分參與者有高度的認同,而且認為價格嚴重低估了。在價格不斷抬升的過程中,兌現利潤的比例就越來越大,沒有人能夠承受巨大的賣盤壓力。既是你資金實力非常雄厚,你也不能買到5%。因為你是想通過買賣股票賺差價,而不是想對上市公司進行舉牌,想收購這家上市公司。所以上,基本上不會接近5%。股票價格沒有巨大利好,不可能連續漲停,短時間翻倍。

在T+1的製度下,這個就容易多了。小股民偶然碰上一個股票漲停了,就去到處吹牛自己就是股神。等著股票翻倍,幾倍都懶得的動。大部分股民看到漲停後,不敢賣。生怕賣了以後股票連續漲停,損失機會收益。索性就不操作了。當大部分股民都這麼想的時候,股票在T+1製度下漲停就比較容易。隻要做手們在前期做好了文宣,洗腦工作。買足夠的低價籌碼,等待時機成熟了,股民熱情高漲時,隻要突然間一把波資金進去,把股價拉高百分之五以上,大部分投機者就會源源不斷的跟上來。因為,拉台股價比較突然,上方的賣盤非常小幾乎都沒有散戶的籌碼。一筆很小的資金就可以輕鬆的把股價拉高好幾百分點。等著大部分跟風盤來了,坐莊者就不斷的托住股價不要跌。等賣方沒有什麼力量了,再來一波資金,這時候即便是剛才賣了的,也會反身買回來。隻要牢牢地托住漲停板的價格到收盤,耗用的資金也不會太多。第二天,坐莊者更具題材的吸引力就會有不同的策略。如果,這種題材吸引力不大,就會直接拉到7%以上。由於磁吸效應,股票很快就會漲停。如果題材吸引力很大,莊家們會不斷高賣低賣,直到收盤才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