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削藩(1 / 2)

楊繼業剛登基不久,看目前這些武將基本都在中原有著很大塊封地,覺得有潛在威脅,心裏暗暗生出了個想法,“削藩”。

而目前,不用削的是當年的開國元勳,因為歲數都差不多了,快噶了,比如說耿德淮,李曆,趙鑫,梁啟四人,大可放心,因為不會超過兩年他們就會全部死亡,而那些有功之將,如賈輝爍,葛洲,維澤這類的還是有必要削藩的,因為他們還有很多時間,況且對方對於自己來說信不過,對於先帝來說是輕而易舉的,所以要建立威懾,第一步就是清除一切對自己有威脅的人物。

第二天上朝,臣子們都看著今日陛下眼色不對,有暗藏之態,諸葛嵐便問道:“陛下今日是否有著難處或急事?”楊繼業道:“禦國先獄內,平也。”諸葛嵐一聽到陛下用此等口吻說話,知道是非大妙,即大凶,這個時候最好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和威脅度,自己若是有著權力就最好交出去些,於是諸葛嵐道:“今先帝已故,國之欣欣向榮未半,新帝登基,他將臣定有不服者,諸位須輔陛下之猶難,中興大隋,內榮外明,此不為臣之道乎?”諸位臣官一聽,大部分都知道了諸葛嵐明裏暗裏想表達的意思,於是皆紛紛響應,有兵權的交兵權,有封地的交封地,而那些還不知道的人可就慘了,一下朝後,那些人一出宮門就被楊繼業早已派好的人馬斬殺,將其財產和權力皆劃為國家的財產,外麵直接說是意外死亡就對了。

楊繼業現在將朝中大臣的威脅解除了,那就剩最難的一關,“功將”。而在功將中,最難搞的就是江凜了,因為他手有九十萬兵馬,而維澤,諸葛治,葛洲,賈輝爍四人卻隻有不超過五十萬的兵馬,其中諸葛治的威脅最小,因為他隻有一千禁衛軍,其它的都在維澤手中呢。

眼下,楊繼業打算先來明的,就直接告訴他們:“要麼交封地,要麼交條命。”而詔書一發出去,在西京都護府的賈輝爍和葛洲基本都給了封地,而楊繼業吸取了朱允炆削藩的教訓,也還是給他們兵權,但這個兵權是有限製的,一到用兵之際無朝廷特殊發的允許詔書則視為造反,當群起而攻之,但在緊急時刻可以視而不見,而如果隻有這些肯定誰都不會交封地的,自己不僅。

而諸葛治也本想交封地的,卻被維澤製止,道:“我看江凜都未交出封地,你急什麼?”而諸葛治的想法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如果隋國集中兵力攻打自己,那該怎麼辦?而現在的靠山隻有江凜,而且按照隋國目前的勢力範圍,組個聯軍就能吊打,甚至自己和江凜都沒有紅石武器,那該怎麼打,除非明國幫忙,而這次明國估計不會了,因為之前楊成天下西洋的時候就連著把明國的“互不侵犯條約”和“互不幹涉內政協約”簽訂了,明國一旦幫助就將在國際的名望大大縮減,各項國家合作和盟約也會消失,弊大於利,相信朱甍肯定也知道這個道理的,但諸葛治卻還是卡在嗓子眼裏說不出來,隻好繼續與維澤據城而守。

楊繼業一聽到維澤和諸葛治一方不肯交出封地,立刻便派耿德淮與梁啟前去攻打,而至於江凜,則派遣賈輝爍和葛洲,趙鑫,宇文玥來進行長期性圍剿,而隋國目前可調動的兵力在楊焰的屯兵裏,在楊和的製兵中,已經有了兩百五十多萬的兵力,而由此投入進去的兵力就有一百多萬,對抗維澤和諸葛治隻需五十萬即可,而對抗江凜卻最好需要一百多萬,隻不過派了四個將領去,戰鬥經驗豐富,隻需要一百萬整方可,但由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不可估量的,不過幸好楊焰當年出現了通貨膨脹,現在國庫裏的錢多的數不過來,根本不愁用完和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