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明白,愁也無用,於是收了心,從懷中取出一本書放在兩腿膝蓋上。
書自一出現,萬般愁緒頓消散。
正了正身子,調了一個稍微有點舒服的姿勢。神情說不出的認真。
這是一本外表看起來黑不隆咚的書,有兩掌長又有兩掌寬。
乍一看,此書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
封麵上沒有字,卻布滿了看起來雜亂無章、斷斷續續的紋絡,像是某種符號。
撫摸著的時候有一種像被流水衝洗得有些圓潤絲滑的石頭。
隻是黑不隆咚的外表和讓人摸不清頭腦的紋絡,又讓人覺得有些詭譎。
書中的內容盡管已經看了無數遍,甚至於書上的大多數情節他都能倒背如流,爛熟於心的情況下,卻也沒有感到有絲毫的厭倦。
無論是閑暇時、心情鬱結時,還是夜不能寐時,李淳風都會將這本書拿出來,看上一看,再讀上一遍。
說到這本書的由來就不得不提一下之所以能讀書的前因了。
這話還要從清涼河說起。
村子的後邊有一條二十幾丈寬的大河,名為清涼河。村裏人皆知,此河連接著清涼山深處。至於深到何處,卻是從來沒有人去探查過。主要是不敢。
不過,那河中之魚卻甚是肥碩,但極其不易捕捉。為何如此說,隻因,整個村子裏這麽多年以來,一直到今天為止,也隻有李父釣到過一條,最後賣給了鎮上的酒樓,換了三十多兩銀子。
這筆巨款著實是羨煞了不少村裏人。
說起那條大魚,就不得不說李淳風的大哥和他的父親。
那是在李淳風十歲那年,李父和其大哥不知著了什麽魔,二人準備了一根極其結實的麻繩,單說麻繩,足有成年人手臂粗細,莫說是不知情者,即便是知情的大哥當時也覺得是純屬扯淡。奈何父親胡鬧,做長子的也不能置之不理不是。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根麻繩,一個特製的鐵鉤,一個窩窩頭竟然真的釣到了一條一米多長,六十多斤重的雪白色的大魚。
後來聽他們講,那魚的力量出奇的大,曉是以山裏人的氣力也是累的不輕,好在那麻繩和鐵鉤足夠結實,趁那大魚掙紮的筋疲力盡了方才將大魚拖上岸。
莫說村民們不相信,就連李淳風也是充滿了疑惑。
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裏,近百年來也從沒聽說過有人能在這條連接著大山深處的冰涼河水裏捕捉到過魚,甚至就連魚苗都沒人見到過。又怎麽可能隻用了一個窩窩頭便釣到了那麽大的魚呢!
村裏人都清楚,是李父不想說。隻是,讓他們生氣的是,不想說就直說,騙人也不能用這個方法啊,窩窩頭,大鐵鉤,真當我們都是傻子啊。
雖然此事無法讓人相信,可清涼河中有肥魚這事他們卻是信以為真。
再說,那麽大一條魚,好些村人都瞧見了,若不是清涼河中釣上來的,難不成,還真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騙鬼呢。
經過此事,李王村的村民們無比確認一件事,那就是,清涼河中是有魚的,並不像村中老人說的那樣,河中根本就沒有魚。隻不過,就是極其不易捕捉也不易見到罷了。
有了錢,李父最先想到的便是讀書。於是便帶著李淳風來到了距離山村最近的清河鎮上尋找書院。即便是最近的清河鎮,距離小山村也足足有五十多裏。
一般情況下,小山村的人是極少去往鎮上的,
一是距離太遠,二是沒錢。也隻有集體賣木柴或者草藥的時候才會去往鎮上。 之前沒有讀書的打算,自然沒有過多的了解。可現在有錢了,這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嚇一跳。本以為三十兩巨款能讀到學業有成,可誰知,三十兩連鎮上最差的清水書院的院門都進不去。
這才退而求其次,找了一間私塾。最後一問,即便是學生最少的私塾一年的學費也要三十六兩,或許是李父的苦苦哀求感動了私塾的林先生,這才勉為其難的收下了李淳風。
受困於高昂的學費,隻能草草讀了一年半的書。最後的半年,還是林先生見李淳風有向學之心才予以寬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