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遲來的開端(1 / 1)

1996年11月21日8點10分,出生於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曆經42+1周的時間才不情不願的來到人世間。

這大概也寓意著我將與‘懶’相伴一生。

或許從最一開始我就不想來到這個糟心的世界。

也許意味著我——大器晚成也說不準呢。

但不管如何,我的降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歡樂。

經過長輩們的一係列的討論交流,我也擁有了人世間屬於我的第二份財產——李長彬。

很遺憾,也很慶幸我隻是芸芸眾生中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

沒有超憶症的我,對於過往的回憶隻有零零星星的一點,還是霧中看花的一種狀態。

更沒有日記這類東西告訴我,曾經的過往,以及當時的所思所想。

及盡我所能,也無非就是通過零星的記憶,長輩的描述,以及陳年的舊物,來拚湊出極為相似的我的回憶。

或者說是以現在目光回溯而成的過往。

不過有些回憶卻是記憶猶新。

最深刻的是那曾經破舊的屋子。

18年來,它幾經變化,但總體上是由一間瓦房,一間土坯房,以及石頭壘成的圍牆和廁所,還有木頭撐起的棚子和圪針門所組成的。

它位於耿家莊下耿東片。。。我們那一排的最東頭,坐北朝南。

進入胡同,打開南牆最西麵的圪針門,左手邊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棚子,棚子內停放著手扶車車鬥,目光繼續往前會被一堵低矮的石牆遮擋,正是位於西南角的廁所,與廁所相連通的正是院內唯一擁有平屋頂的雞圈。

收回目光,繼續前行,右手邊是由石頭和泥巴壘成的灶台。

再往前則是台階,台階左邊是兒時我的臨時小便地,再往左就是我的沙地遊樂園,也是地瓜秧子的培育地。

來到最上層的台階,打開瓦房的木門,外屋的布置一覽無餘,裏屋的布置通過沒有門的門也能看個大半。

外屋不僅是客廳,後來還兼我的臥室。

裏屋則是父母的臥室,兼花生儲藏室和半個廚房。

之所以說是半個,是因為裏屋隻有案板和存放餐具的八仙桌。

水缸和爐子則在外屋,當然屋內的爐子隻有冬天和下雨天才有用武之地。

平常的燒火做飯都是通過屋外的灶台完成的。

瓦房的西北角是雞圈遙遙相望的破舊的土坯房,土坯房內除了存放糧食的大缸外,還有堆放在破爛木床上的各種雜物,木床的下麵既存放著過冬的煤炭。

現在想來,其實每年它都有些或多或少的變化,隻是我從沒在意過。

甚至我所謂的深刻回憶都是錯亂的、拚湊的。

最大的一次變化,則是圪針門變成鐵門那次,位置也從南牆變更到了西牆,相應的院內也有較大的改動。

直到2014年,它徹底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隻存在於我的回憶中。

我深愛著它!緬懷著它?

不。

我隻是懷念那份一去不返的快樂時光,簡單而純碎。

果然所有的煩惱都來自超前的認知和無窮的不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