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子想了想:“城裏的不多,城東有一處,地段不錯,比較繁華,不過宅子比較老舊也比較小。
城南靠近城門口也有一處,不新不舊,寬敞一些。
西北角也有一處,是新翻修過的,占地也大,就是偏了點。”
易聞沐又問:“京城裏高官一般都住哪兒?鴻臚寺一類的官衙又在哪兒?”
牙子立馬道:“東北角有條朱門街,達官顯貴們大多都住在那兒,官衙大多都在城南正中間靠近皇宮那一塊兒,也就是皇宮南門出來兩側。”
易母不死心:“有沒有二百兩以下的?”
“哎呦您說笑了,這京城裏哪有二百兩以下的三進院啊!二進的和一進的倒是有。
您不知道,這京城最是繁華,多少人想到這兒紮根,空房是一天比一天少......”牙子絮絮叨叨。
易聞沐打斷他:“京郊的莊子怎麼賣?”
牙子想了想:“普通的莊子看大小和修繕情況,十畝左右的一般在五十兩到一百兩之間,如果連同田地一起,多一畝加三兩。
貴的也有,靠著山的可以連同山一起買下。如果是溫泉莊子就更貴了,得五百兩往上,物以稀為貴嘛!”
易母心思活絡,以後有餘錢了倒是可以買幾座莊子當陪嫁和聘禮。
幾人看完三處宅子,易母都不是很滿意。
城東和城南的價格差不多,都是二百四十八兩,西北角那套便宜些,二百三十五兩,但是太偏了,而且也沒便宜多少。
回到牙行,天色有些晚了,送走了牙人,易母止不住地歎氣。
易聞沐安慰她:“先把綢緞賣了,看看能得多少,然後找個客棧先歇一晚,明日看看能不能找個私牙,總比官牙便宜些。”
易母揉了揉眉心:“靠譜的私牙不好找,這又人生地不熟的......唉,先按你說的辦吧。”
吩咐眾人去婆子打聽來的地址。
京城口碑最好的布莊有三家,幾人駕著車挨個跑,布莊的人看了綢緞後給了報價。
選了報價最高的那家叫“繁花布莊”的,易母又討價還價看看能不能送點便宜料子當搭頭。
最後收了四十六匹,給了七十兩外加兩匹最便宜的棉布、五匹最便宜的麻布,再加十條素手絹。
因著是送的搭頭,花樣顏色款式都不挑。
易母說的也是“送些積壓已久賣不掉的就行”。
在砍價方麵她真的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