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創新的內涵(定義)

組織創新是管理創新工作的關鍵性內容,它不僅將創新工作置於組織化的有機運行之下,更是為創新工作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做好組織創新工作就要消除組織創新與變革的障礙,對組織結構進行變革和創新,有效配置創新人才,構建可持續創新的學習型組織。

第一節 組織變革與創新

(一)變革與創新的關係

1.變革與創新:是一對孿生兄弟。變革就是創新,不管對什麼組織而言,其組織變革行為都是對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手段的探索,是為了創造出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新的製度和新的組織結構。

創新的過程也是變革過程,組織無不以變革為開始,即使是新創組織也是創業者一種自我變革的過程。組織創新的過程首要的是發現其變革的障礙,明確變革路徑,獲取變革的合法性。

一、組織變革模式和路徑

(一)理性組織變革的模式

勤溫最早提出了理性組織變革的三個階段模式,即激發人們變革通常所需的三個階段:解凍、轉變、凍結。

(1)解凍就是指在組織內部廣泛宣傳變革與創新的必要性,讓每個人和每個團體都能夠真正地感受到變革與創新的必要性,接受變革與創新的挑戰。

(2)轉變就是實施變革與創新的過程。它是指通過尋找機會、提出構想、迅速行動、堅持不懈等變革與創新的環節,提出變革與創新的觀念和將其付之於行動的過程。

(3)凍結是指通過加強和支持手段,使得變革與創新活動鎖定成為組織的新範式和新規範。這個階段的核心工作是如何評估變革的成果,將變革製度化。

(二)組織變革的四條路徑

組織變革從其過程的方式也可分成漸進式和突變式。由此,組織變革可以劃分為四條基本路徑:演化、適應、改造和革命。

1.演化

它是一種轉型式變革,它是通過不同的變革階段和相互聯係的變革行動逐步進行的,其中每一次變革都是建立在上一次變革基礎上的。演化是有計劃的主動轉型過程,管理者根據未來預測,主動實施變革行為。

2.適應

它是一種非典型變革。它分階段緩慢進行,它往往不會造成根本性的轉型革命,在這個過程中組織也常常是被動適應性的,隻是到了形勢突然嚴峻起來的時候,適應模式才可能會發展成為改造模式。

3.改造

它將調整組織運作方式,比適應更加顯著和快速。它往往波及許多變革計劃,如大規模經營轉向等。

4.革命

在短時間內,組織在很多領域都開始了齊頭並進的改革,此時組織可能就進行了革命性變革。這種變革與環境的突然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如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一樣,線上業務快速增長,使得傳統業務麵臨著沉重打擊,企業商業模式、業務領域都要進行變革。

二、組織變革的障礙

組織中對於變革與創新的抵觸力來自複雜的係統因素:組織文化、既定的發展戰略、組織結構、技術水平、領導風格、成員因素都可能使得變革與創新受到阻礙。人的因素是變革與創新抵觸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一)認知與心理因素

1.缺乏了解:組織對變革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變革或者產生一些誤解。

2.評價差異:對變革的看法不一會出現爭執導致爭吵。

3.認知惰性:不希望打破已有的現狀,自然而然就不會產生變革。

(二)資源路徑依賴因素

1.核心能力剛性:變革需要時期一些品牌或機器設備。企業太過於依賴品牌、機器設備等。

2.企業家行為選擇的路徑依賴性:不願意承認自己之前是錯誤的,對之前的選擇產生依賴。

3.企業文化的組織記憶特征:會製約員工的思維方式,限製他們的行為選擇,從而會製約企業的變革。

(三)社會與政治影響因素

1.個人利益:會喪失自己原有的利益。

2.道德的困境: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指指點點。

3.團隊心理壓力:因為是團隊的利益,怕因為個人的原因導致團隊利益喪失。

三、組織變革過程管理

(一)激發組織變革的意願

1.感受變革的需求

給組織成員施加壓力讓組織成員感到現在的狀況是不好的,需進行變革。

2.消除組織變革障礙

消除組織成員對變革的擔憂,不讓成員決定變革以後會對自身利益有損害。

(二)創造組織共同願景與意義給賦

在組織變革過程中,組織願景為組織變革描繪了一個可見的未來,它為變革設計、執行及評估提供了一個價值導向,增強人們對組織變革的承諾。

(三)獲取持久變革的動力

1.創新活動的人才配置

創新活動需要配備人才,需要引進和開發創新人才。使人才成為組織變革的核心生產力。

2.創新人才的特質和角色

了解人才的特點和目標

3.創客時代的動力

人人都是創客能夠帶來巨大的機遇和動力。

第二節 組織結構創新

製度結構、層級結構和文化結構是組織結構最主要的三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