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格拉夫林、聖阿爾邦等。為了表達對凱爾夫朗長期忠誠地為國家效力的認可,1964年,他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一位高級公務員如此輝煌的職業生涯,本應該讓很多人心滿意足,然而凱爾夫朗並不滿足於此。
¤¤¤
凱爾夫朗一直癡迷於在履職過程中,甚至其他情況下觀察到的奇怪和令人不安的現象。比如,他曾經觀察到許多電焊工人一氧化碳中毒,然而他們呼吸的空氣中並不含有此種成分;另外,他還注意到,用石灰刷白的牆上形成了硝石,也就是硝酸鉀,但在石灰塗層中並沒有那麼多的鉀元素。還有,他吃驚地看到,母雞所產的雞蛋蛋殼中含有豐富的鈣質,然而,喂養母雞的飼料中幾乎不含鈣。1955年,他產生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引導出一個大膽的猜想:“這些傳統化學、物理學或核物理解釋不了的現象,可以用生物學解釋,它們是由生命有機體自身發生轉化的結果。”
我們邁出了一大步。凱爾夫朗效應由此誕生,換言之,就是低能量生物學轉化。在凱爾夫朗看來,生物體內存在不為人所知的機製,在其作用下會發生核聚變和核裂變反應。兩種反應主要涉及氫、氧、碳、氮、鈉、鎂、鈣、鐵、鉀、錳、鋁、矽、磷、硫和鐵元素。於是,電焊工人因為環境空氣中不存在的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是由於空氣中的
氮在紅細胞水平上發生了轉化,結果氮氣分子轉化成了一氧化碳分子。同樣,硝石中的鉀正是由石灰中的鈣轉化而來的。這一反應可能是由細菌完成的,它們能從鈣原子的原子核中脫離出一個質子,將其轉變為鉀原子。最後關於母雞的問題,母雞所產生的鈣,可能來自飼料中的鉀。
為了驗證這些大膽的猜想,凱爾夫朗設計並施行了許多實驗。我們在這裏隻列舉兩個。在第一個實驗裏,他僅用大麥喂養一隻母雞,而大麥飼料中幾乎不含鈣,但是富含鉀。幾天過後,凱爾夫朗測量了母雞所下的雞蛋蛋殼和糞便中的鈣含量。他發現,檢測到的鈣含量比母雞飼料中的鈣含量高了4倍。這就是鉀轉化為鈣無可辯駁的證據!
第二個實驗更殘忍。凱爾夫朗選取兩組完全一樣的動物(如家鼠、野鼠、豚鼠)作為實驗對象。然後他火化了第一組動物,並用火焰光度計#pageNote#2測量其中鈣和鉀的含量。他又把另一組動物關進籠子,以便收集糞便,給它們喂鈣和鉀含量已知的特定食物和水。幾天以後,再將動物及糞便全部焚燒。最終得出結果:相較第一組動物的測量結果,第二組動物鉀含量更高,鈣含量更少。
¤¤¤
在積累了許多實驗結果之後,凱爾夫朗更加確定,生物體內會發生元素嬗變,不論是人類、動物,還是植物,並且這些反應與核物理學家唯一承
認的高能核反應毫無相同之處。1959年,凱爾夫朗對自己的研究信心滿滿,開始向衛生部門的同事和上級宣傳他的初期實驗成果。人們對此大加讚賞,並建議凱爾夫朗盡快去和同道中人談談想法。在他們眼中,凱爾夫朗自然應當屬於學術界。難道他不是常常受邀於巴黎高科農業學院(Institut national ag ronomique de Paris)、圖盧茲國立高等農藝學校(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gronomie de Toulouse)、法國國立工藝學院(servatoire national des arts et métiers)、巴黎醫學院(Faculté de médee de Paris)和巴黎政治大學(Sces Po),在這些學校開講座嗎?
但是凱爾夫朗完全不認為大學的學者與自己誌同道合,這可不是出於謙虛,而恰恰相反。“我怎麼能與幾萬高校教授開展同樣的研究計劃呢?我在法國擁有獨一無二的職位,不僅為官方任命,還為眾多部際法令所認可。因為所有對原子能感興趣的部委,無論何種頭銜,都任命我代表他們參加部際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必須在跨生物學和原子物理學的這
一領域采取監管措施。”
凱爾夫朗不僅自命不凡,還對物理學家抱有深深的懷疑。他認為物理學家拒絕承認他們的物理法則並非萬能,也無法接受新的理念。因此,他也沒指望自己的理論能得到行內專家的認同,畢竟它與核物理原則完全背道而馳。他已經預料到,對於這些專家來說,生物自身發生元素轉化的想法是無法接受的。果然沒有說錯。聽說過這個理論的人都認為這個想法荒謬不堪,對此嗤之以鼻,尤其是它從來沒有在任何一本科學雜誌上發表過。
¤¤¤
然而,這一局麵並沒有使凱爾夫朗灰心喪氣,他好不容易找到幾位支持者。1962年,他的第一部著作《生物學轉化》(Les transmutations biologiques)出版。這本書有兩篇樂觀積極的序言,作者都是醫生。他們表示,相信生物現象並不能歸結為一係列簡單的物理-化學反應。凱爾夫朗大受鼓舞,總共出版了十幾部作品。他的生物學轉化思想成功地吸引了來自不同領域專家的興趣,比如醫學、生物學、地質學,這些專家對核物理學都不甚了解。
其中以長壽飲食法之父、日本專家櫻澤如一(Gee Osawa)的支持最為可貴。長壽飲食法建立在古老的東方思想之上,認為萬事萬物,尤其是人體和食物,都由陰和陽這兩個
對立統一的基本原理組成。自1930年起,櫻澤如一開始發展這一學說。1935年,他離開日本,在全世界推廣這一理論。來到法國後,櫻澤如一發現了凱爾夫朗的作品,與他會麵,並參與到他的實驗之中。生物學轉化完美地契合了櫻澤如一的觀點。他對從鈉到鉀的轉化過程印象尤為深刻。因為在道教傳統中,陽能在一定情況下轉化為陰,而鈉屬於陽性,鉀屬於陰性。在櫻澤如一看來,“凱爾夫朗效應”標誌著物理和化學向一場革命邁出了一步,將會使現行的原子理論黯然失色。櫻澤如一還把《低能生物學轉化》(Les transmutations biologiques à faible énergie)翻譯成日語,也是他麵向與日俱增的追捧長壽飲食法的群體,完成了這本書的國際推廣。這種粗茶淡飯的飲食方法以穀物為基礎,既追求健康,又倡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