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普洱茶的熟茶,其實就是一個發酵後的茶葉品種,和其他的發酵食品沒有太大的區別,和饅頭、醋、麵包一樣,都是為人體服務的食物而已。

針對熟茶,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再加上一些個人的原因,所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了。

本書是在查閱了大量資料的前提下,對熟茶的一些非學術性的知識點進行了介紹和解說。目的是讓更多的茶人,正麵看待熟茶,對熟茶有客觀的認知。

至於熟茶或者普洱茶有多少年的曆史,大家有不同的觀點,有些人甚至認為普洱茶就隻有幾十年的曆史而已。如果從普洱茶這三個字作為雲南茶葉的名字來看,已經有將近700年的曆史了。

普洱茶的人為“炒作”,是從台灣開始的,確實隻有幾十年而已,單看熟茶的加工生產,從1973年起算,好像確實隻有幾十年。但是,事物的發展不是也不可能在一天或幾天就完成的,應該是一個變化、適應、發展、再變革、再適應、再發展的過程,最終才成型。熟茶現在還在變化和發展著。

就如同唐代的團茶,茶葉使用是煮茶飲用法,到宋代就發生變化了,變成了以品鑒方式開展品飲的點茶。再到明代,朱元璋廢團茶而改用散茶泡飲的方式,進而產生了茶葉殺青方法的改變,從而出現了紅茶、黃茶、黑茶、綠

茶、青茶、白茶這六大茶類。而朱元璋也不是腦子一熱就廢團改散的,也是受到元代百姓多用散茶的影響,在這個基礎上為適應民生而做的改變。

熟茶具體有多少年的曆史,最起碼要從紅湯茶開始計算時間,就有百年曆史了,如果從餅茶發水而調整口感來計算,時間就更長,更不用說自然發酵了。

希望《百年熟茶》這本書,能夠引起茶人的共鳴。同時讓大家尊重茶文化,學習茶文化,將中華民族的茶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