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恢複(1 / 1)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延續恢複態勢,運行總體平穩,但也有部分指標出現短期波動,引發一些社會輿論對我國經濟發展前景的擔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觀察經濟發展不僅要看經濟增長之“量”,更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細看上半年成績單,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取得新進展,產業向“新”、向“綠”轉型呈現新氣象,多項經濟指標彰顯“進”的態勢。上半年,直播帶貨、即時配送等消費新模式不斷湧現,帶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8%,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這間接性的促進了乳業的製造和發展。世界經濟溫和複蘇,疊加部分經濟體補庫需求增加以及全球電子行業周期性上行等因素影響,外需總體上有所改善。我國外貿企業抓住全球貿易回暖機遇,積極搶訂單拓市場,重點產品出口優勢持續鞏固,乳業出口得以恢複和發展。2024年上半年,國內GDP增長5.0%,但消費依然疲軟,尤其是市場的低迷和消費者信心不足,導致內需乏力。

(2)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在國務院報告中可以清楚看到我國出台的宏觀經濟政策都是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貨幣政策。經濟快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從經濟發展求快到經濟發展求穩。在疫情的打壓下,我國快速向好增長的經濟態勢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進出口的增長幅度大幅度下降,各個公司的生產經營周期戰線拉長。麵對一係列巨大的壓力和打擊,我國政府及時調整應對政策,提出了積極擴大消費內需同時進一步擴大政府投資、同時關注民生,政策杠杆向民生工程適當傾斜,除此之外把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財稅體製改革的十項等諸多有效措施政策。比如:“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進一步加強對乳製品行業的支持。通過《“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鼓勵乳企實現全產業鏈一體化建設,強調本土品牌的建設和品質提升。政策還特別強調了奶酪等細分品類的發展,並通過加強消費宣傳引導,提出了到2025年實現全國奶類產量達到4100萬噸左右的目標。9月24日,中央宣布的一係列大膽的貨幣刺激和房地產市場支持措施,以應對當前的經濟困境。其中,每月800元的二胎及以上生育補貼政策與乳製品消費的恢複直接相關,旨在提振消費者信心。這些政策的出台為2025年市場供需平衡的實現提供了積極信號。

(3)經濟周期分析。當前我國屬於經濟周期中的上升階段,但尚未達到最高點,經濟周期波動往往與金融、企業經營盈利虧損狀況、技術快速發展等因素密切相關。在當前的經濟周期中,各個企業生存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因為隨著經濟、技術、人文主義精神等各方麵的全方位“卷”,企業要想在自己的行業裏立足甚至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排頭軍”,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首當其衝的就是企業自身的技術改革,技術的更新迭代的速度超乎我們每個人的想象,隻有擁有新技術的企業才能掌握整個行業的話語權,成為行業界的“大佬級別人物”,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的思想、精神、意識都在進步,公司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消費者,也就是需求方身上,隻有尊重消費者的意願,尋求消費者的建議才能生產出具有市場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