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惡心人(1 / 2)

始作俑者是禮部左侍郎,論點是錦王大婚。

太祖高皇帝規定年滿十八歲的皇子需離京就藩,可不僅僅是想要照顧每個兒子,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讓他們遠離京城這個權力中心。

自古以來,就不乏皇子逆勢奪位的事情發生,每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代表著一出手足相殘的人倫慘劇,殺得血流成河都不肯罷休。而且從曆朝曆代來看,太子能夠順利即位的還真的是極少數,不是忽然病逝,就是被刺殺,再有幹脆就是被武力奪位。

太子之位,從來都是一個危險度極高的三煞位,沒有強大的氣運決計鎮不住。

後世有人戲言,太祖高皇帝愛子之心共計一石,朱標獨得十一鬥,其餘諸皇子公主倒欠一鬥。總感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和懿文太子才是一家人,其他的兒女都像是充話費送的一般。

太祖高皇帝為了避免大明出現皇子結黨奪嫡,從製度上保證讓嫡長子朱標順利繼位,甚至是連父子之情都顧不得了,將成年了的兒子一個個地打發出去。

哪知計劃趕不上變化。

朱標英年早逝,朱允炆即位,史稱惠宗讓皇帝。這孩子深感君權難立,跟幾個好高騖遠、誌大才疏的文官著手削藩。

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順道把主位上的皇帝也給清理了,自此燕王一脈繼承大統。

經過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三代帝王持之以恒的努力,朝廷大幅度削減宗室的俸祿和莊田,裁撤護軍,僅保留五百到一千的護衛編製,同時限製宗籍數量,更規定藩王非奉詔不得入京、不得私自離開封地,簡直就是圈禁,隻不過牢籠大了一些罷了。

不過,藩王有既定的流程,得先結婚,再舉行就藩儀式,安排王府和子粒田,一切準備妥當才打發藩王之國。

朱厚煒已經十八歲了,身邊沒有姬妾,沒有通房丫頭,屬於這個時代的另類。

勳臣之家的子孫,哪個不是十二三歲,不說娶妻吧,身邊有一兩個侍妾,都是平常的事。

皇家子弟,十八歲的處男,不會讓人頂禮膜拜,反倒引人遐想。比如皇室內部不和,故意打壓,比如錦王身有隱疾,失去了某方麵的能力,比如錦王有斷袖分桃之好……

禮部下設儀製、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儀製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由禮部左侍郎分管,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他來發出為錦王選妃的倡議也算專業對口。

這位少宗伯秉承著娶妻娶賢的原則,會同儀製清吏司郎中、員外郎花了十天功夫,在昨天呈上了一份候選名單附帶三張畫像,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兒,出身最好的隻不過是一個低級小官的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