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指點一二(1 / 2)

乾道六年臘月二十三,高麗國世子王祦,與日本國使臣平清盛奉各國國王之命,朝覲大宋天子。

旭日東升,彩霞萬道,兩國使節肅立於大慶殿前,輅車、步輦、龍亭、大象、駿馬等陳列在宮門內外。

大慶殿庭院內,孝宗趙昚乘坐龍輦至大慶殿內,所過之處皆是旌旗飄舞、刀槍林立軍士傲然挺立。

六部九卿與侯爵以上的勳爵均位列其中,葉宇身為大宋朝最年輕的吏部尚書,這種場合他自然是不能缺席。

不過看著這個無聊的陣勢,葉宇提不起半點驕傲地興致,因為這些所謂的大內禁軍不過都是紙老虎,在這裏也隻有唬一唬外來的高麗與日本。

要說葉宇的衣著服飾與其他五部官員大有不同,因為如今的葉宇也算的上是皇親國戚,所以雖無爵位但蟒袍玉帶依舊穿戴在身。

其實非要較真起來,葉宇如今隻能算是半個皇親與半個國戚。

成了太上皇的幹孫兒,亦是當今皇帝的幹兒子,這算得上是半個皇親;成了福王趙琢未來幹女婿,這也算得上是半個國戚。

雖然都是半個,但綜合在一起的話,以如今葉宇的身份倒是僅次於王侯!

卯時三刻,兩通鼓響,文武百官、勳臣功卿從西華門的東西掖門徐徐進入大內皇城,按身份、級別、衙門,肅立在大慶殿外。

靜鞭三響,鼓敲一通,樂奏《飛龍曲》,袞冕加身的趙昚神情鄭重地,進入大慶殿升登寶座;文武百官俯地叩拜,山呼萬歲。

如此肅嚴時刻,孝宗趙昚神態很是平緩,但是眉宇之間卻多了幾分忍耐。葉宇看著時不時清咳幾聲的趙昚,心中油生一種莫名之感。

趙昚徐徐落座,隨後喚道:“眾卿平身!”

文武百官立起,分列左右,梁珂持拂塵立於禦案一側,揚聲道:“宣高麗、日本國朝貢品使者覲見!”

此時在殿外候旨的高麗王世子王祦,以及日本使臣平清盛,聞聽大宋皇帝宣旨進諫,二人都不由得鄭重起來。

自西華門外一路行來,再瞧見這等浩瀚磅礴的皇家氣勢,可謂是敬畏自生。

兩人各自領著兩名副使捧著進表與禮書,在禮官導引下進入大殿,在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停下,按大宋臣禮恭恭敬敬行禮。

朝貢都會有進表誦讀,此次高麗與日本兩國使臣也不例外。

高麗王世子王祦,是個很俊朗的年輕人,他率先接過副使的進表,繼而高聲念道:“高麗國王臣王晧敬上皇帝陛下:皇天後土,齊歸中華之風;甘露慶雲,爭獻瑞麥之頌。是故天啟大宋……”

王祦鏗鏘有力的朗誦著那篇拍馬屁的進表,這種沒有營養的陳詞濫調,對於朝中大部分臣子而言,倒是一種少有的榮耀與喜慶。

無論是虞允文的強硬派,還是張說為首的溫和派,其實涉及到了國家榮辱的時候,溫和派的臣子們也都看的很重。

隻不過人不同,所走的路就不同,但殊途同歸便是如此!

然而在高麗、以及後來的日本進表誦念的過程中,葉宇儼然快要昏昏欲睡了。

待一切接待完畢之後,趙昚這才吩咐梁珂當即宣讀聖旨,對兩國的使臣多有賞賜!

自隋唐以來,以往回複諸國朝貢使臣的禮物一向是數倍乃至十數倍。出手闊綽之極簡直是令人發指,這也是為何宋朝皇帝一再要求回絕朝貢的緣由。

這個虧,是明虧,但明明知道這是虧本的事情,但仍舊要彰顯大國的一種風度。

在這一點上,宋朝的曆代皇帝要比唐朝做得好。可以說宋朝的皇帝小家子氣,也可以說宋朝的皇帝沒有盛唐的豪爽霸氣。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那就是宋朝的百姓比隋唐要富足很多,這或許是宋朝皇帝的一種治國手段。

無魄力開疆拓土,那就做好一個本分的皇帝,這也許就是一種心聲。

時過正午,於是趙昚便擺駕端誠殿,邀請兩國使團共赴宴會。王祦與平清盛自然不會推辭,於是便跟隨趙昚在端誠殿飲宴。

大殿四周由六對高高的銅柱子支撐,銅柱子旁邊都設有一人高的雕花盤絲銀燭台。天色還看不見一絲暗淡,但上麵早早點起了兒臂粗的蠟燭,燭中摻著香料,焚燒起來幽香四溢。

高麗王世子王祦,看著宏偉壯麗的宮殿,不禁暗自讚歎。相比之下高麗的王宮,簡直猶如火雞相較於鳳凰一般。

平清盛一身僧人打扮,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不悲不喜居於殿中倒是顯得極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