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的故事,這是我時隔已久的再次落筆。
現在也已經記不得,我用了多少種風格,書寫過多少開篇了,這一次或許,一樣。
她們說,真正愛一個人表現當中,就有一種叫做語無倫次。
我想這句話對於我來說是適用的。
而念念不忘真的會有回響嗎?這個問題時至如今我依舊沒有讚同的答案。
我的生活裏不隻有他,而喜歡他的前提條件是,我要先過好我的生活。
*
在我的記憶中,我和周竹瀟第一次見麵,是在三年前。
在我哥的書店裏,我看店的那天,那時還未有名氣的他,身穿白色T恤,黑色短褲,拿著本書來結賬。
那時的我正深情的以第一視角將自己代入到某一本言情小說當中。
直到他慢悠悠的念出來小說的名字,我才霎時抬頭,和彎下腰的他對視。
他聲音清清冷冷的,很有磁性,和他帶給我的感覺一樣,冷靜也成熟。
不知道從哪裏來的莫名的熟悉感和親切感讓這整個過程進行的都有些緩慢。
他離開的那一刻,我很明顯的聽到他的笑聲,後來的我們又遇到過許多次。
也在兩年前的五月十五日,高二的我看著整數學草稿紙都是他名字時,這才真正的意識到我喜歡上了他。
先是生活裏的他,我對他的感情,和別人的始終是不一樣的,是很難說出口的。
而在六周之前,我經曆了藝考與高考,終於考入了他已然熟悉了一年的學校。
和舞台上已經少有名氣的周竹瀟,遙遙對視上時,不同於收到通知書時的喜悅,取而代之的更多是無措和膽怯。
如今我通過選拔,在學院的廣播站和他隔桌麵麵而坐。
陽光透過窗子照亮整個房屋,看向手機裏剛剛發送出的那個好友驗證申請。
一切就像是鏡花水月,驚喜,美麗,同時也神秘,更怕是大夢一場。
大學,也不是曾經的我想象了十七年的那般模樣。
這裏的生活節奏,忽快,忽慢,忽然的有意義,又忽然的迷茫。
曠闊,敞亮,人群來來去去,太陽升起落下,有時候,我卻覺得有些,難以呼吸。
人生觀,世界觀,三觀,五官和格局,都在這片地上,不斷的的碰撞,不斷的融合。
是沒有辦法定義的,卻可以定義我的,總之不是曾經的我想象的那樣。
人生的選擇題最難了,哪一個看似都鮮明正確,可都不簡單,選擇之後亮出的路,也不知道到底是通往哪裏。
上了大學之後,處處都是選擇題,這讓我更不知道該怎麼選了。
隨波逐流,按部就班,還是……順從我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和她們絕然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又怎麼離我的夢想更近一點,再近一點,怎樣成為演員,怎樣成為好的演員。
怎麼樣能變的更優秀一點,用更好的狀態出現在他的世界裏。
睡前仔細這麼一想,看向牆上的時鍾,這才意識到夜晚,就快要過去了,困意逐漸占據主權,夢也就這麼毫無征兆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