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吐納答疑(1 / 2)

問:道長,我打坐的時候,開始還想著吐納來著,一會就忘記了,走神了,胡思亂想了。

答:沒守住一,心境不一,練的次數少,多練就習慣了。再有心境的提升可以去誦清靜經,經常打坐就能習慣性靜下心來了。有了正確的功法之後,就是多修習了,隻有多修習,才能熟練。多數這種情況,在初修者,常會出現,就是呼吸長短和頻率上出問題了,導致腹隔膜肌混亂,而使腹胃處漲著,好像吸不進來氣似的。

問:吐納惡心怎麼回事?

答:我也曾經有過惡心嘔吐的經曆修到惡心,嘔吐,在身體正常的狀態下,就是 吸到底,和吐到底了,再簡單些講,就是吸過頭了,吐過頭了。

問:我有個問題,吐納的時候鼻吸口呼不需要舌抵上齶嗎?跟逆呼吸好像有衝突。

答:不衝突,呼時自開,呼完自閉,習慣而已。

問:不練吐納也能成仙嗎?

答:不練吐納的,也有能成的。

問:打坐時候的呼吸,是都用鼻子,還是鼻吸氣口呼氣啊?

答:打坐時,呼吸皆是鼻子,吐納時,則是吸用鼻,呼用口。

問:道長,請問練吐納後,不是頭痛,反而是胸口痛,不知道是否哪裏操作不正確?

答:如果是胸口痛,在正口是胃不好,在正中偏左,是呼吸係統不好,如果是從後背疼過來的,那就是你後背胸椎處受過涼,屬於正常的機體病理調整。

問:好像是練了之後才有感冒現象,喉嚨不太舒服,我算是感冒還是因為吐納後才有的?

答:吐納不會讓你感冒,多數是你正好趕上了。

問:初次吐納會感覺氣悶啊。

答:感覺到氣悶的原因,是你沒有好好仔細的看好吐納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吐納要求的是:自己一定要先找到那個讓自己舒服的吸氣和吐氣長短及速度,你說的這種氣悶的情況,就是你吸的到底了,或者吐的到底了,要不就是你吸的太緩了。)

問:呼吸轉換時,是否需要停頓?

答:呼吸轉換時,一般都有一個小的停頓,因為勢到弱時等於停。

問:這個停頓需要加強嗎,比如停頓幾秒,還是順勢就轉換,不需要刻意停頓?

答:這個停頓一般就是稍停,就是一個換氣的過程,不需要刻意的去停。

問:呼吸,比較快時,並不會頭痛,但是會其他不舒服,類似運動過度後,筋骨疼痛,這是否表呼吸過度了?

答:肺經,是一帶帶百脈,正是因為這個功能,才能用吐納這個方法,通過肺經來清洗身體百脈。

問:所以會身體筋骨不適,也算是一種正常反應?

答:在行動之時,有各種反應,基本上都機理調整反應,但要是出現頭暈腦漲,那就是你吸吐到底了或是速度過緩或過快了,應該好好調整,找到對於你自己來講那個舒服的狀態,即可。

問:隻要不是頭暈腦脹,其餘的變化,都算是調整身體機能是嗎?

答:打坐守一入靜,吐納,都會有各種感覺。 行功時會出現很多反應,是屬於正常的。

問:呼吸的念,是否從頭到尾都需要,比如這次呼10次,吸10次,是否每次都要念出現,還是直接關注呼吸即可?

答:在行功時出現這些狀況,基本上都是調整的情況,到自己舒服的吐納狀態了以後,練上一小陣子,然後就要代入意念,吸時吸入清新之氣,吐時吐出身體病氣。

問:這個意念,一旦代入,就要一直代入嗎,還是隻是初始代入,之後就不用了。

答:這個在初時是要代入的,習慣了,走順腿了,你不帶入,他也這樣想的,以後就可以不用了。當然,每次代入意念時,就切實代入,不用刻意關注呼吸。

問:呼出的有時是涼的有時是熱的,正常嗎?

答:是正常現象,就像中醫調理燥寒濕一樣。一般存在肉骨經脈裏的氣有燥寒濕,出來時,一般是以意感的形式出來的。比方說,一個人肺經寒,他感覺自己吐出的氣都是冷的,這就是意,但如果你在他嘴前麵放一溫度計,就會發現,他感覺著是冷的氣,其實是熱的,這就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