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異界,
有一個叫做華夏的國家,
它和我們中國的古代很相似,
女人被三從四德綁住了手腳,在父父子子的背後,活的無聲無息。
然而,有一天,
一塊隕石從天而降,
從此,一切都開始改變了
在華夏國京城北麵百裏的地方,有一個小鎮,名叫桃花鎮。這個鎮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有近百戶人家。
鎮上有個木匠,名叫王大海,一手雕花絕活,遠近聞名,更兼他本人勤奮肯幹,年近三十就積攢下一份家業,買田置地,成了當地一個富戶。
百年前,本朝立國之初,開國皇帝慶武帝就廢除了賤籍之法,規定舉凡全國之民,隻分為貴,平兩類。
有爵位者或科考獲得功名者為貴,但本朝不同於前朝,即使為貴者也不能完全免稅,隻不過是按爵位或功名等級給予在一定限額內的土地免稅罷了。
其餘所有民眾,無論從何職業一律為平民,廢除人口買賣,凡是賣身契約一律無效,但雇傭契約除外。
到了現如今慶惠帝即位,匠戶為賤籍早已沒人記得了。反而是因為有手藝的人隻要勤勞肯幹,總是比死種地的要生活得豐裕,匠戶倒是在聯姻的時候成了一大利處。
王大海本來十五歲的時候就和姑媽家的表妹定了親,沒想到十七歲要成親時,新娘子過門前一個月得急病去了。
為了安撫姑媽的情緒,王大海又拖了一年,等到再要說親時,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一個個相繼去世,為了守孝,他的親事也就一拖再拖,拖到了現在。
眼看,王大海已年近三十還是光棍一條,前幾年未婚妻、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相繼離世,他命硬克親的說法也不脛而走,雖然家境小康,但他看上的閨女,人家不是嫌棄他年齡太大,就是對他克親的名聲心存芥蒂,差一些的他又看不上,因此高不成低不就,讓媒婆是跑斷了腿,他的姑母王大姑是愁白了頭。
然而,可謂千裏有緣一線牽,到底他還是找到了可心人兒。
姑娘姓李,是鎮東三十裏李家莊李老秀才的大閨女。十三歲那年母親去世,父親是個隻知道死讀書的,為了照顧下麵的四個弟妹,直到二十八歲還沒嫁出去。
現在妹妹們都相繼出嫁了,去年最小的弟弟也娶妻成家了,看著姐姐形單影隻,弟弟實在是於心不忍,托人打聽人家,定要好好地把她嫁出去。
原本王大海嫌棄李大姐年紀大,不想去相看,但是做中人的是自己的親大姑,不好拒絕,隻好勉為其難地去了一下。
沒想到一見麵一眼就看上了,隔日歡歡喜喜地托媒人上門,送上定禮,不過月餘就辦了喜事,三媒六禮地把李大姐娶進了門。
過門之後,兩人好的是蜜裏調油,更兼李大姐持家裏裏外外都是一把好手,王家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了。
轉眼三個月過去了,李大姐的肚子終於傳來了喜訊,王大海樂得簡直找不北。離家遠的活計一概推掉了,見天圍著李大姐轉。
到了冬至這天,李大姐突然覺得疼痛難忍,想是要生了,聽到響動的李大海趕緊起身,披上棉襖向外衝,差點拍碎了隔壁大姑家的大門。
王大姑前腳帶著媳婦來到王家小院,李大海後腳就把後街的接生婆請過來了,王大海在院子裏轉圈轉了一夜,在東方漸明時,終於聽到了嬰兒嘹亮的哭聲。
王大海搓著雙手,一步跳到門前,門卻恰好在此刻從裏麵推開了,他的鼻子不幸被撞了個正著,門裏王大姑一臉嚴肅的看著一把年紀還捂著鼻子跳腳的侄子:“什麼時候了,還瞎胡鬧,跟我進來。”
王大海急忙閃進屋,反手小心翼翼地關上了屋門。門裏麵熱氣撲麵,他脫了外衣,三步並作兩步靠近東邊大炕。
李大姐包著頭巾,抱著一個繈褓歪在炕上,屋子裏一股怪怪的味道,炕邊的接生婆孫大娘也抱著一個繈褓,看到王大海進屋,急忙笑容滿麵地迎了過來,:“恭喜恭喜,是個小子。”把繈褓遞過來,示意要他抱。
王大海一時喜不自勝,看著繈褓裏紅彤彤皺巴巴的小臉,笑得嘴角都咧到耳根子上了。想抱卻不敢伸手。
一邊的王大姑看不下去,接過繈褓塞到他懷裏,王大海嚇得要命,一動也不敢動,連聲要大姑趕緊抱回去。
終於還是孫大娘把孩子接了過去,王大海摸著一頭熱汗,抬眼看到媳婦懷裏還有一個繈褓,笑嘻嘻地湊上前來,:“哎呀,這裏還有一個呢,丫頭還是小子?”
一時屋子裏安靜的落根針都能聽見,李大姐抬頭,默默地把孩子放到炕上,打開了抱著孩子的包袱被,王大海瞬時瞪大了眼睛,裏麵是一個皺皺巴巴紅通通的小女孩兒,她緊閉著雙眼,頭上長著一雙小小的半透明的犄角,背上一雙肉翅,翅上生著幾乎透明的薄膜,屁股上一條長長的尾巴,上麵有透明的細小鱗片。她似乎感覺到了寒冷,尾巴圈成一個半圓環在她身邊,翅膀張開抱在她的身上,奮力把自己團成一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