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葉喊來了王翦,拿出地圖,給王翦科普了一下這個島上的銀礦蘊含量,分別位於石見銀山、佐摩銀山和別子銀山。
日本三大銀礦分別位於石見銀山、佐摩銀山和別子銀山。石見銀山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是日本戰國時代後期、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銀礦山,產量曾高達當時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
佐摩銀山位於伊予國宇和郡,有著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開采曆史,為日本的商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佐摩銀山的銀礦儲量和開采量都非常豐富,是當時日本最大的銀礦山之一。由伊予國宇和郡礦山奉行所直接管轄。
別子銀山位於廣島縣廿日市市,是日本三大銀山之一,在日本戰國時期和江戶時期前期(16世紀至17世紀初)開采了大量的銀礦,為當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由尾道鎮別子町負責管轄。
蘇葉按照後世的記錄,給王翦等人做了介紹,還領著幾人去銀礦所在地實地考察了一下。
蘇葉還介紹了唐朝的顏師古在《漢書·食貨誌》中的記載,“金謂五色之金也,黃者曰金,白者曰銀,赤者曰銅,黑者曰鐵。
現在的技術有限,不能全機械開采,隻能按照最原始的方法開采銀礦,而且很費人力物力,但是隻要步入正軌,以後就會順利很多。
現在最困難的就是開山,要是沒有我那就會很難,可是呢現在我在這裏,最難的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蘇葉對跟來的鍛造師傅說道,“銀礦石中混有雜質,所以提純銀子是必要的。下麵本侯將介紹幾種銀子提純方法。
一、火法提純法:
火法提純法是古代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首先,人們將銀礦石研磨成粉末狀,並與木炭或木炭灰混合。然後,將這些混合物放入坩堝中,加熱至高溫,以使雜質被氧化,從而提取出純銀。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需要控製溫度和加熱時間。
二、濕法提純法:
濕法提純法也是一種古代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首先將銀礦石研磨成粉末狀,然後將其浸泡在酸性溶液中。酸性溶液中的酸可以溶解銀礦石中的雜質,使純銀分離出來。接下來,人們需要將溶液過濾,然後進行沉澱和洗滌,最終得到純銀。
三、電解法:
電解法是古代的一種先進方法。它使用電流將銀礦石中的雜質氧化,並使純銀從電解液中析出。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需要將銀礦石和銅板作為陽極和陰極,將它們放入電解裝置中,通過控製電流和時間,使純銀從陽極上析出。”
“前麵兩種都可以做,第三種比較困難,要想用第三種方法,就必須製出電來,這個電咱以後再說,現在主要就是研究第一和第二這兩種方法,這張紙給你們,方法都在上麵,你們先研究著。”
說完蘇葉就不管這些工匠師傅了,和王翦李信到了礦山附近又仔細的觀察了一遍,就弄出來了一台挖掘機,一個小時就挖了很大的一片,將山體的覆土挖開,露出了裏麵的礦山山體。
揮退了周圍的人,離得遠了些,直接對著山體就是一發火箭炮,砰…嘩啦啦…山體直接裂開了一條縫,接著又是一發火箭炮,砰…一聲響之後,炸裂開來的山石落了一地。
蘇葉走近了用精神力探查了一下裂縫的深度,一看可以走進去,就進去了,走到不能再走的地方,直接放了一個定時炸彈,蘇葉出來後叫其他人也退出了很遠,按下遙控,砰的一聲震天響,聲音比火箭炮還大,塵土飛揚了好一會才能看清楚全貌。
這下不管是誰,心裏那是哇涼哇涼的,王翦這種久經沙場的人都嚇著了,雖然之前見過火箭炮的威力了,可這炸彈是頭一次啊,炸彈爆炸過後,再看礦山,直接塌了三分之一,這要是人工來弄,沒有人一年就別想,還得是大量的人力,現在倒好,直接剩下了一年多的時間。
王翦對著蘇葉說道,“蘇侯爺,你哪裏還有威力更大的武器沒,要是有讓咱們也見識見識,實在是太驚人了,這效果,簡直了。”
蘇葉也不含糊,聲音也很清脆,“有啊,等下一次,攻打匈奴的時候,就讓你們見識見識迫擊炮,比火箭炮和炸彈厲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