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葉封地的土豆都豐收了,收回來的土豆始皇帝安排人收了三分之二,發給了鹹陽城周圍以外的的地方,因為紅薯隻需要紅薯藤隻需要扡插,現在大秦以內都已經種上了。
土豆是一邊收一邊發往各地,,今年的大秦黔首都能有一個豐收年,不再餓肚子。
包括原來的趙國也是一樣的的,始皇帝聽了蘇葉的論述,對待原趙國的黔首也是一視同仁。
隨著紅薯尖能吃,到土豆種到地裏豐收有望,也慢慢的歸心了。
原趙國的貴族也全部遷往了鹹陽,經過挑撥離間,真正的有本事的掌權人也都消失了。
俗話說聰明人的腦子不是蓋的,在忙忙碌碌中,蕭何和曹參給了蘇葉一個驚喜,兩人通過互相學習,整本字典已經吃透,漢語拚音也早就學會。
蘇葉還教會了村裏的人做白,黃麻紙, 白麻紙正麵潔白、光滑,背麵稍粗糙,質地堅韌、耐久,隻要不受潮就不會變質。黃麻紙呈淡黃色,一般比白麻紙略厚,性能與白麻紙相似,隻是看起來更粗糙一些。
工匠也做出來了活字印刷術的母字,做了好幾套,,其中一套是要送給秦始皇的。
修改版的秦律也做出來了三千套,簡易版字典,小學簡單版數學書也是三千套。
安排蕭何和曹參分為兩個班,每天晚上抽出一個時辰,給士兵們講課,識字。
中秋節前夕,蘇葉列了一個禮單,打算給始皇陛下送禮,按照之前的計劃,第一步解決黔首的溫飽問題,算是初步解決了。
第二步,逐漸普及秦律,新的秦律比原有的要寬鬆了一些,既然都已經修訂好了,就要讓全大秦的黔首貴族們知道知道,大秦的律法是怎樣的,大秦的律法好在哪裏,有什麼用,宣傳始皇帝的英明神武,既然我蘇葉來到了大秦,又有外掛,絕不能再讓始皇大大背上暴君的名頭。
隨著紅薯和玉米的豐收,黔首們臉上的笑容也慢慢多了起來,不再是一臉麻木。
中秋節到來,始皇帝因著今年三種新糧大豐收,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在甘泉宮外舉辦了一場宴會,所有的吃食除了原有的吃食,其他的都是土豆玉米紅薯做的菜。
宴會的的後半段,任將作監監正的姚賈上前稟報,“陛下,您幾個月前給臣的水泥方子實驗成功了,前幾日臣做了一個是水泥墩,臣拿重錘錘了十幾錘才錘出了一個不大的小坑。”
“哦,送上來看看,眾位愛卿也看看。”
“諾。”
不一會有兩個人抬著水泥墩來到了大殿前,始皇帝喊了一個護衛,讓他錘幾錘子,結果還真是,十幾錘下來,水泥墩還沒破,震的手上虎口卻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