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人才儲備(1 / 1)

王翦聽了半天,也思考了半天,看陛下幾人都停下了交談,他就說道:“蘇大人,現在軍中的將軍尤其是領軍的將領都是識字的,而下麵的士兵要是升職了才會想法識字,其他的就都是不識字的,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解決?還請賜教。”說完還起身拜了一禮。

蘇葉趕忙起身回禮道:“老大人不必多禮,蘇葉自當知無不言。”

請王翦坐下後蘇葉就說道:“其實不止是軍中是這樣,朝廷裏的文官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大秦的識字人數太少了,而大多數識字的人又都是世家貴族和各個學說派的人,這些人控製了書籍,阻礙了文化的傳播,再加上商鞅變法的愚民疲民政策,使的黔首們的思想都已經形成了固定化,又因為沒太遠的見識,這就使的不管是軍中還是文官中都出現了斷層,正得用的年歲會越來越大,而下層卻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麵。

你們可能會說,大秦並不缺識字的人和能當官的人,確實,沒錯,但是你們是否考慮過,那些當官的都是什麼人,現在的管理層是這些人,那麼十年後呢?百年後呢?”

這下都沉默了。

半晌後始皇帝說道:“可是開民智的話這後果可是不可預知的。”

“陛下,開民智並不可怕,就算開了民智,那也不會影響到陛下的統治,開民智並不是沒有好處,而且是好處大於壞處。”

“說來寡人聽聽。”始皇帝也來了興趣。

“諾。”

“陛下,這開了民智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朝廷的政策實施起來會暢通許多,以往朝廷發往各地的文書,對於黔首來說什麼都不是。”

聽完這句話王翦李斯尉繚蒙毅嚇得縮脖子,心裏卻吐槽道,這也太敢說了,什麼話都敢突突。

蘇葉接著說:“不是對朝廷對陛下不敬,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明白,陛下下發的旨意是什麼意思,黔首們每天都是活在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日子過得麻木,也就隻是活著而已。

等他們識字了,以後朝廷發下的旨意,黔首們也能看懂,那時當官就沒有辦法糊弄黔首,這樣就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朝廷下達的旨意,當官的明白,黔首也能看的懂,他們就會形成天然的監管關係。而讀書人多了,那麼除了世家,學派,官員儲備量將大大提升,到時再設置考核,適合當官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從現在開始培養,等到將來不管陛下打下的疆域就是再大也不用擔心。

至於軍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底層建築決定高層建設,如果現在不培養下一代,那麼將來所要麵臨的問題比文官還要嚴重,畢竟,軍隊才是一個國家的刀鋒,如果刀不利,如何劍指天下。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瓦解世家。”蘇葉說完就不再多言。

“寡人明白了。”

這時李斯出口道:“蘇大人還請賜教,秦律如何去改,畢竟現在的秦律是本官的全部心血。”

“李大人不用多禮,秦律很好,隻是不適合當下了,這是您一生的心血,本官也知道,但是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那就必須改,但本官說的也不是大改特改,那麼做不現實,您可以慢慢來,慢慢放寬秦律的限製,讓它讓秦律像剛出生嬰兒一樣慢慢的適應現在的大秦,也讓大秦的黔首慢慢的適應秦律,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黔首們開民智讀的第一本書就秦律。

李大人,您想想,到時候隻要是大秦的黔首都會知道秦律,就算背不會,也不會研究,但是久而久之黔首們就會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小命活著也會牢牢的記住。

到那時李大人還會覺得開民智可怕嗎?”

蘇葉又接著說:“陛下,等新的秦律修出來,臣有辦法讓全大秦的黔首人手一本秦律。”

這時不是沉默了,而是直接激動的站了起來。

“真的,愛卿,你的辦法可是之前你寫計劃書和畫曲轅犁那個紙!”

“是的陛下,不過陛下,不用著急,事情得一步一步來,現在天氣回暖,很快就要到了種植時間,陛下的曲轅犁可做夠了足夠用的了?”

“嗯,已經有了足夠鹹陽城周圍黔首們夠用的了,而且第一把曲轅犁做出來的時候,寡人帶著王翦李斯他們已經試過了,很好用。”始皇陛下都顯得有點放鬆。

蘇葉點了點頭道:“陛下,等地開種時,臣再提供一批紅薯條和玉米種子,到時鹹陽城周圍都能種上,經過今年的積累,明年的種植範圍將會更大,三年時間一定讓大秦實現人人有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