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活著》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了,應該很早很早,因為苦根撐死的畫麵在我的噩夢中出現了很久了。這本書讓我害怕,讓我不願再去看任何與它相關的影視作品,更別提重新看一次它本人了。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培訓,不許帶通信工具,百無聊賴摸魚之中借到了一本紙質的書,一看竟然是《活著》的平裝本。怎麼辦,不看的話也沒事做,想著就看一些高興的部分,我記憶中有鳳霞出嫁的部分。但是強迫症讓我不能從書的中間開始看,我從頭開始翻起,想著前麵就快快的看應該就不會那麼難受了。
於是,我從各種語言版本的自序開始看起。
之前都沒有注意到餘華的每一個國家版本的自序都是盡量與這個國家的一些具體情況聯係起來,麵對不同受眾來從不同角度介紹《活著》這個故事的。尤其在麥田新版自序中提到
“《活著》裏的福貴經曆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曆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實在讓我不解,難道我真的一直處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嗎?這樣的認知讓我感到氣憤,我像是讀書隻為了炫耀的那類人一樣。於是這次讀書我決定認真從福貴自己的角度出發。
這次的閱讀讓我對《活著》這本書有了很大的改觀。福貴的苦難確實多,但是回頭看看又沒有那麼難以忍受,大部分都是時代混亂帶來的問題,而且大部分時候,福貴都是有活著的盼頭的。家庭雖然屢遭磨難,但是家裏人互幫互助,感情深厚,和睦相處。即使福貴做的事,比如一開始的賭博嫖妓,很出格很過分,但是妻子忍讓,父母規訓,好像福貴是從來沒有被家庭所拋棄的。這一點讓我很羨慕。而且家裏的每一件大事、喜事他都經曆了,雖然親人一個接一個的離世很痛苦,但是正如福貴所說的
“往後的日子我隻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是很靈,村裏人說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裏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裏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裏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想起來我以前傷春悲秋有抑鬱情緒的時候,總是在想萬一我死掉了,其他我在乎的人怎麼辦。如果是福貴這樣感覺也還不錯,留在世上的人是最痛苦的,可是免去了自己的後事處理問題,也算是一種幸福吧。